摘要 「小程序·云開發」模式的強勢釋放普遍被開發者視為騰訊開始關照后端開發的發軔,同時這背后也可以窺探到小程序產品形態的打磨重點,開始逐步從用戶前端的功能實現接口,向開發者面向的調用運維遷移。 作為支撐與維持小程序業態蓬勃發展的「骨骼與血液」,開發者生態一直是騰訊運營團隊腦中緊繃的一根弦。開發者生態的優化進程與質量不僅會直接影響到眾多小程序的迭代更新的速度,更為關鍵的是會深刻考驗廣大開發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近期由騰訊云官方主導研發的小程序·云開發模式的正式上線,再次清晰勾勒了騰訊官方在優化小程序開發者生態這一議題上的長遠考量。此次重磅發布的小程序·云開發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打通小程序開發端與云資源的數據鏈路,通過調用對接騰訊云方面的云計算、云運營、云服務等相關接口,開發者能夠享受騰訊云方面所提供的包括云函數、云端數據庫、文件存儲在內的三項云端數據能力,在一站式的云端解決方案的助力之下,開發者可以將后端服務部署與運營環節進行云端托管,最終在無服務化的開發語境之下實現小程序產品的快速上線與迭代。
事實上,在小程序業態不斷增生演化的過程之中,前期微信方面顯然將開發者社區的關照重點放在了前端功能接口的逐步釋放,旨在幫助開發者將自身的業務需求盡快在產品功能層面實現落地,進而在相應的細分小程序賽道之上盡早搶占流量洼地。這在小程序業態爆發伊始的時期,一方面可以行之有效的調動開發者社區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另一方面在各家小程序不斷積蓄的勢能矩陣的復合倍乘之下,微信小程序的生態健康也得以擁有「底層源泉」的浸潤滋養。 反觀此次推出的「小程序·云開發」模式,則旗幟鮮明的為廣大開發者提供了一整套云解決方案,通過與騰訊云方面的技術積累與服務端口進行整合與協調,小程序方面意在引入云端托管與一體調用的概念,希望借此盡可能掃清諸多后端開發環節的痛點與難點,最終進一步降低小程序的開發者門檻,提前為一觸即發的小程序攻防戰「修煉好內功」。從這一舉措可以預見前后端開發環境的同步優化與躍遷將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小程序產品形態的優化方略。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于「小程序·云開發」模式的理解,同時能夠通過專業科學的視角對小程序開發者生態、人才梯隊培養機制、以及小程序業態演化路徑等議題進行審視與思索,極客公園專程在近期舉行的掘金小程序開發者大會的嘉賓后臺,對主導研發此次「云開發」模式的騰訊云高級工程師李成熙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請他從騰訊內部的戰略制定者與資深技術實踐者的雙重身份視角,解讀「小程序·云開發」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本次的訪談實錄,經極客公園整理,內容略有刪減。 Q:我們看到,這次騰訊云團隊與微信團隊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協作開發了小程序云開發模式,構建了小程序云解決方案的實質與核心,這一舉措背后反映了騰訊一直在不遺余力的向開發者開放能力接口、優化賦能機制、提升開發效率的初衷與考量,除此之外,您與團隊決定研發此次云開發解決方案的緣由與動機是什么? A:事實上,針對后端開發環境優化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前期微信方面在小程序的戰略部署上采取了比較審慎克制的態度,一直未在這方面集中發力,這給云端解決方案的研發工作提供了必要性與可行性。 同時此次研發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得益于雙方團隊業務需求之間的協調契合。微信方面經過詳細周密的調查與論證,敏銳的捕捉到了存在于小程序開發者內部對于進一步打磨與優化后端開發環境的呼聲,便以此為契機開始搜尋后端研發的合作伙伴,正好騰訊云方面也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可以將現有的云計算、云運營、云服務能力進行定向穩妥的落地的端口與平臺,使得騰訊云的技術積累得以對接更加廣闊的應用與演繹的空間。 就這樣,技術研發本身的可行性論證以及雙方團隊協調一致的合作意愿最終促成了此次的跨團隊攜手合作。 Q:云開發模式所搭建的一站式后端云服務平臺可以集中解決哪些行業痛點與難點? A:前期我們主要開放了三個最為基礎的能力,包括云函數、數據庫、與文件存儲,我們認為這三項能力至少可以滿足 80% 的后端開發需求。 其中文件存儲能力實質上是在云端為開發者開辟了一條釋放與調用前端靜態資源的綠色捷徑,可以有效的解決開發過程中大量前端資源堆積所造成的冗余與無序。 云端數據庫能力顧名思義,讓開發者可以在云端擁有一個隨時可以進行增刪查改的數據鏈路,幫助開發者最大程度上實現數據操作的一鍵化與可追溯化,有效提升開發數據的操作效率。 至于云函數,相信對于大部分開發者來說會比較陌生,簡單來說,傳統的后臺服務往往會在服務器端搭建相關的進程,同時開發者需要針對包括路由管理在內的一系列業務需求,書寫一系列的函數,整個過程往往會顯得比較繁瑣與僵化,而云開發模式則可以直接將進程搭建以及路由管理等底層操作進行云端托管,開發者方面只需要將自身的業務邏輯拆解成一系列的云函數,后續這些云函數經過上傳之后運行即可,這樣的全新開發模式能夠顯著的減輕開發者方面運維方面的時間成本與負擔。 Q:我們知道,騰訊云與小程序同屬騰訊旗下的數字化工具矩陣,您認為此次兩項數字能力的強強聯合與相互加持,主要的價值與意義是什么? A:必須承認,小程序生態強勢的成長潛力給相關的配套服務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作為工程師來說,用心服務好廣大的開發者,為開發者光怪陸離的開發創意提供支撐與后援,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始終秉持的理想與愿景。 從最近披露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出,伴隨著小程序業態的持續火爆,云計算、支付工具、社交廣告等領域等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應用場景與戰略機遇,在此種宏觀背景的參照下,我認為這次的工具矩陣內部的能力互補與加持,也會為整個數字化工具矩陣的運用與落地提供思路與借鑒,這對于提高相關數字化能力的釋放效率與質量,同時推動騰訊更好的扮演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的角色具有關鍵的意義。 Q:您對于云開發模式發布之后的運營表現作何評價? A:由于云開發模式是于 9 月 10 日才正式對外公布并上線,正式對外才短短幾天時間,所以從數據的沉淀程度方面目前尚無法披露更為詳細的運營數據,但就目前來說,單日 API 調用量最高的小程序,日均 API 調用量能達到 1000 萬+。對于這個調用量的量級概念我們可以這樣加以看待:只有 BAT 以及獨角獸等開發出來的應用才能達到這個級別,這意味著當下云開發模式的服務能力已經可以媲美上述這些超級 APP,也就是說保守估計云開發模式能夠滿足超過 90% 的端口服務調用需求。從這一點來看,云開發模式的市場反饋是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的,我們也非常期待未來云開發模式能夠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Q:在此次云開發服務的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遭遇過哪些瓶頸與障礙? A:坦白來說,技術層面倒是沒有遭遇太多挑戰,更多的是在產品取舍上的糾結。 本身我們的出發點也是希望能夠為開發者推出更多優質的服務,而一旦牽扯到服務的層面,不管是從數量,還是從質量,都注定了這會是一塊不好啃的硬骨頭。 加之騰訊云可以算是國內比較早期規劃云開發環境的先驅者,而且國內開發者對云開發的模式尚且較為陌生,如何權衡兼顧產品自身的性能穩定性與市場的接受認可度就成為了整個研發過程最為消耗精力的地方。 事實上,我們技術團隊對于云開發的產品結構是非常自信的,甚至會對其寄予國內后端開發市場破局者的期望。本來我們團隊也是在項目初期進行了非常周密的產品規劃與考量,希望可以一次性推出覆蓋更多環節的功能矩陣,后期還是出于對于技術穩定性與性能持久化等諸多方面的硬性考量,最終決定在初始階段僅選取最為基礎的三項能力進行釋放賦能,也就是說,不管是在產品規劃、設計、開發、調試的過程之中,還是在準備推出產品接受市場檢驗的成形階段,相比較于技術層面,團隊的核心焦慮還是集中于產品規劃與功能取舍方面,從始至終,穩扎穩打、持續迭代一直都被當作統領開發實踐的最高原則加以對待。 Q:在此次開發過程的技術復盤環節會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A:實際上,騰訊云團隊本身的云資源儲備已經相當成熟了,與往常一樣,我們的技術團隊依舊關注服務的性能與穩定性,畢竟高性能、高可用、高擴展一直是云服務商助力客戶制勝的法寶,所以,這些比較關注性能、穩定性與容災力的基礎運維工作一直是我們技術復盤環節所堅守的底線。 Q:您如何看待與評價目前小程序的開發生態?您對小程序方面持續優化開發者賦能機制擁有何種考量? A:事實上,在騰訊內部,已經不太會提及「賦能」的概念了,成為開發者的「數字化助手」更能準確的概括騰訊的角色定位。 不得不說,小程序生態的演變進程也和我的職業選擇息息相關。我本身是非常看好小程序業態的發展潛力,所以我才會決定從 ALLOY TEAM 轉向了騰訊云。我當時的想法是,小程序這一新潮的設計語言與呈現方式,實質上已經十分貼近 OS 的屬性定位了,或者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準 OS」。 包括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從小程序業態逐漸火爆、開發者的增量飛速躍遷之后,手機廠商聯合出品的快應用、阿里巴巴、百度等都加快了在小程序領域的部署與規劃。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正是這種「準 OS」的角色定位觸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底層根基,因為操作系統終歸是站在居高臨下、統領全局的地位的,任何功能的實現都需要遵循操作系統的預設邏輯,而往往這種略顯被動的遵循可能同時意味著依附與屈服,比如在應用分發環節就可以比較強勢的制定分成比例與呈現效率,要知道每一家中心化分發的應用商店掌握著一切流量收割的能否實現的生殺大權。 然而即使在線上流量紅利逐漸趨于枯竭、獲客成本逐漸攀高的當下,流量的稀缺與增長的乏力導致了集體的恐慌,小程序竟然依托微信的龐大流量,創造了不到兩年用戶突破 4 億、開發者突破 150 萬的業績奇跡,這些業績的增長在反映小程序業態自身的未來可期之外,更為直觀的反映了小程序業態正在發起全新一輪的心智攻陷與注意力搶奪,當每一款小程序都選擇接入平臺接口以觸及注意力紅海時,我們可能會慢慢發現微信成為了手機真正意義上的桌面級入口,一切需求都可以在微信服務鏈條的盡頭得到滿足。終歸結底,「準 OS」的角色設定注定會給注意力施加更為利己的邊界局限,同時為流量高塔的鞏固添磚加瓦,這也會在無形之中加劇傳統意義上馬太效應的進一步畸化。 無論如何,「準 OS」終究只是一種基于工具理性的標簽賦予,更為重要的,我們需要從單純的去中心化賦能這一現實視角評判小程序形態的使命與終局。經過綜合考量,我們認為小程序形態對于用戶觸及機制的創新以及對于流量流轉運營機制的騰轉挪移,能夠給廣大開發者帶來思維觀念方面的革新,讓開發者充分感受擊破瓶頸、突破增長桎梏的挑戰快感,從而讓開發者在新生事物的春風吹拂下,得到更為長遠的眼界開闊與能力拓展,而通過上述過程真正將轉型機遇與端口植入開發者頭腦與內心,并在配套層面向開發者灌輸新型的開發理念,同時幫助開發者打磨打造專屬的開發藍圖,或許才是小程序賦能機制的終極內涵。 Q:您在日常與小程序開發者接觸的過程中,收獲了哪些感悟與心得? A:我認為小程序的想象空間與拓展邊界可以賦予許多前沿技術與運營理念得以落地的可能。 不久之前,我與一位前摩拜產品運營進行過交流,當時我詢問摩拜當初為何會選擇成為小程序的種子選手,對方告訴我,一開始摩拜的業務邏輯就是用戶在線下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導流到線上進行開鎖、計費、支付等后續環節,當用戶在線上完成了首單體驗之后,摩拜方面可以持續通過公眾號、社交廣告、卡包等多維能力,構建營銷的綜合矩陣,從而促進用戶的主動分享與二次騎行,所以在一開始摩拜的運營理念都呈現出了線上與線下聯動的模式,同時營銷方面也與微信結合的比較深入。然而由于摩拜在解鎖環節采用的是隨機密碼,相對來說邏輯比較復雜,單純的 H5 無法完全承載業務實現,繁瑣復雜的跳轉環節導致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 隨后,在去年十月份摩拜開始與小程序進行接洽,摩拜方面漸漸發覺通過小程序,以往通過 H5 的形式比較難以實現的藍牙定位等功能,可以得到更加輕巧的接入與實現,同時也可以性價比更高的優化用戶的體驗,事實證明,自從接入小程序之后,摩拜的流失率大幅降低,這也就更加堅定了摩拜重點投入小程序的決心,同時摩拜的成功也給其他應用提供了更加優質穩妥的轉型思路。 Q:事實上,開發者生態的優化是一個擁有深刻內涵的議題,不僅涉及到微觀層面的能力接口的釋放,同時還關聯到宏觀的對于科普與培養機制的探索與打磨。極客公園了解到,您在今年暑假期間擔任了騰訊內部 SNG MINI 項目的帶隊導師,選題方向也是選定在小程序品類,而且您也全程參與了從組隊、培訓、設計,到測試、優化、展示等環節,希望您能結合您的切身體驗,談一談您對小程序開發者人才培養與梯隊建設方面的看法與思考。 A:其實今年暑假舉辦的 MINI 項目帶有一定程度的實驗性質,首次實行導師制,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挖掘更多品類的開發創意。當時我是擔任了三個團隊的導師,因為題目是由我進行布置,所以我決定布置一些稍微具有挑戰性的題目,要求團隊直接利用云開發模式進行開發實踐,也是希望借此機會提前對云開發模式進行驗證。 因為只有我所領導的三支隊伍采用了云開發模式,所以非常容易就能夠從實際的開發實踐當中,把握云開發模式與傳統開發模式的差異。事實上,撇開具體的產品形態與功能實現,采用傳統開發模式的隊伍中,至少一半都在服務部署這一塊遭遇了瓶頸,而一旦服務部署這塊的進程受阻,最后產品的完成度也不會理想,恰好完成度是最終評價體系中權重占比較大的指標,所以許多隊伍失利的原因往往都是服務部署不理想導致完成度較低。 可是反觀我們這邊三支采用云開發模式的隊伍,就算是隊伍中許多是比較欠缺實戰經驗的實習生,經過了簡單的培訓之后,通過云開發模式的助力,基本上沒有在服務部署環節遭遇太多的困難,而且最后三支隊伍都比較順利的將產品打磨成型并交由評委體驗,并獲得一金一銅的好成績。 由此可見,云開發模式確實比傳統開發模式更加優越,包括降低了后端運維的成本與門檻,同時幫助產品更快的實現上線與迭代,能夠最大程度上減輕固有的技術短板與缺陷對于開發實踐的窒礙,助力所有優質的開發創意能夠以更加輕便簡約的方式落地呈現。 正是從這次帶隊參賽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未來小程序的人才培養重點會放在平民化方面,意即持續釋放更多能力接口,不斷簡化開發流程與服務成本,將小程序的開發門檻逐漸降低到入門編程語言也可以 HOLD 住的程度,讓任何層次的開發者都能快速上手,而一旦這種平民化的開發生態得以建立,小程序生態內勢必會形成一種薪火相傳、吐故納新的人才培養機制,同時我也希望后續可以通過自身的技術實踐讓上述小程序開發平民化的愿景早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