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注意到了一個特殊的日子即將到來?
9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滿20個月。
20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涵蓋了小程序從誕生之初的備受爭議、陷入低谷到價值的逐漸被肯定,再到全面發力、受到追捧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從認識、接受到喜愛;創業者從看不懂到蜂擁而至;投資人從不看好到紛紛入局,這一幅生動的“浮世繪”,正反映了小程序生態這一年多的浮浮沉沉。
雖然現在小程序終于迎來爆發,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卻想回望過去,盤點一下那些被封禁的小程序,以點帶面,從這個側面來考量小程序這一年多的發展脈絡。
首個被封禁的小程序,
為他人敲響了警鐘
2017年,5月的某個普通的日子,一款叫做「匿名聊聊」的小程序,悄然刷爆朋友圈。你只需要輸入3位數的聊天口令,就能跟分享小程序碼的朋友瞎扯幾句。就算你罵他“SB”,他也不知道你是誰。
看似無厘頭的玩法,卻在5小時內達到PV1700萬,成為了首個刷屏的小程序。
但這款小程序的壽命,也只有這短短的5小時。
“很抱歉,小程序匿名聊聊由于涉嫌誘導分享,已暫停服務”這樣一句簡單的公告結束了「匿名聊聊」短暫的生命。
這個公告的意義不僅僅是在于封禁了一款小程序,更重要是表明了微信的態度。
早在小程序自誕生之初,許多人把小程序當做挖掘微信流量的新工具,因此不惜用各種鼓勵分享甚至誘導分享的方式來獲取流量。但在小程序運營規范里曾明確提到:“微信小程序提供的服務中,不得存在誘導類行為,包括但不限于誘導分享、誘導關注、誘導下載、誘導抽獎等。”
「匿名聊聊」的被封無疑給這些開發者敲了一記警鐘,微信現身說法,用實際行為表明了態度:哪怕流量千萬,違反了規則,也絕不姑息。
「匿名聊聊」開了“小程序被封”的先河后,微信封禁違規小程序速度一步步加快了。
越來越多的封禁,越來越正規的小程序
從2017年10月開始,這個勢頭越來越明顯。
當時正值國慶假期過后的第一個工作周,大批投票類(騰訊投票、投票箱)、紅包類(包你說、包你拼)、直播類(虎牙精選、斗魚直播)小程序“因內容安全風險,暫時無法打開”。
直播類示例圖
一時間,惹得不少開發者人心惶惶。
大量的違規小程序被封,其實也映射出小程序審核機制逐漸完善。
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依舊有人愿意劍走偏鋒,鋌而走險。
年底,是各行各業全力以赴為業績沖刺的時候,尤其是那些“淘寶客”們,在經歷2017年微信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打擊后,有許多淘寶客想通過鉆小程序的空子來沖一把業績。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種下違法種子的那一刻,就已經被微信盯上了。
《小程序運營規范》5.9:
不得通過微信小程序實施多級分銷欺詐行為,發布分銷信息誘導用戶進行添加、分享或直接參與。一經發現存在此類行為,微信有權對其進行限制功能直至封禁處理,并有權拒絕再向該主體提供服務。
2017年年底,大量的淘寶客小程序被微信封禁。
無獨有偶,2018年1月,與淘寶客小程序這種分銷模式極為相似的「云集全球精品分享」小程序,也因“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已暫停服務”。
早在三個月前,微信就已經禁封了云集的相關公號,相信2018年春節前的這個月,投了云集2.28億元的鐘鼎創投和云集代言人吳秀波的睡眠質量應該都不會太好。
然而,要沖業績的不只是電商,一些共享酒店類小程序,在年底也要拼“業績”,因此不惜以情色為幌子來招攬生意。
2018年1月,「同住酒店」拼房小程序,因“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被封。或許這款小程序的出發點很“白月光”:給用戶一個節省費用的平臺。
但無奈不少用戶發布需求時,大量露骨、x暗示的用詞,再加上平臺監管不力,“葬送”了一款小程序的大好前程。
同樣也因為對UGC內容的監管不力,1月中旬,大名鼎鼎的“頭腦王者”也因為“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被禁封了近4個月。
為了規范用戶內容,微信為開發者提供了“內容安全接口”,專門用來審核用戶UGC,據說,是鑒黃的一把好手。
當小程序逐漸走向正軌時,小游戲的橫空出世,再次掀起微信生態的高潮。
封禁席卷小游戲,“歷史”何其相似
2018年4月,小游戲正式向第三方開放,一個新的階段拉開了帷幕。
但率先登場的一幕,卻顯得有些混亂與狼狽。
小游戲開放沒多久,各種分享卡片就像出籠的野獸一樣在各個微信群里狂奔,通過微信的社交鏈迅速生長起來,在小游戲首次閉門會議上,微信團隊透露,大多數小游戲通過社交分享的占比在60%-90%。
火箭一樣上升的用戶量足夠讓開發者們偷著樂很久,但那些“被分享”的用戶卻笑不出來了。
兩個分享卡片幾乎就能占據了微信群的“半壁江山”,也難怪不少群主在群聊名稱里加上了“禁游戲”的標簽,甚至有人因為卡片的分享直接在群里罵了起來,小游戲這頭野獸,幾乎要把微信群“吞食”了。
肆意分享的卡片,憤怒的群成員,像一場亂劇。
這一場亂劇終于在一個月后收場。
5月初,微信團隊在開始下重手懲治在微信群里惡意刷屏的小游戲,微信的戒律棒首先砸在了「歡樂球球」的頭上。
在「歡樂球球」里,游戲失敗后,會提示10S內分享到群就能直接復活,繼續游戲。這種方式既不讓用戶分享給個人,也不提供“直接跳過”的選項,用戶要么選擇分享到群,要么選擇等待10秒,不給其他選擇機會。
既然如此,微信團隊也別無選擇。
因為涉嫌違規,「歡樂球球」成為了第一款因違規被暫停了分享功能的小游戲。
有趣的是,第一個被封的小程序「匿名聊聊」是因為涉嫌誘導分享,第一個被懲罰的小游戲,同樣是觸犯了這條紅線。歷史既有偶然,也有必然,這說明了誘導分享自始至終,都是微信生態里不可越過的一條紅線。
但除了誘導分享外,小游戲生態還有一條紅線,那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侵犯。
5月4日,微信團隊發布《小游戲原創保護機制》,表示將從多個方面保護小游戲的原創,并且封禁了一批明顯涉嫌抄襲的小游戲。
其中,另一款刷屏小游戲「彈球王者」就因為“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被永久暫停了服務,有人調侃:「彈球王者」曾經是個王者,直到它被封了。
「彈球王者」之所以被封,是因為它與一款名為「物理彈球」的小游戲在玩法和界面上幾乎一模一樣,這樣赤裸裸的拿來主義,自然不被微信所允許。
坐擁再多用戶,觸碰法律底線一樣被封
2018年6月1日,一款名為「西瓜足跡」的小程序在朋友圈瘋狂刷屏,用戶可以在小程序里選擇去過的地方,生成一張圖分享到朋友圈。
「西瓜足跡」的開發者戴宏民在當天夜里12點,發了一條朋友圈:“2018.6.1,milestone,1000萬。”小程序后臺顯示,「西瓜足跡」當天頁面瀏覽量超過1000萬,相信那一天他是徹夜未眠。
但同樣徹夜未眠的是另一位小程序開發者趙恩彪,因為他發現「西瓜足跡」和他的小程序「腳步地圖」幾乎一模一樣,而 「腳步地圖」早在1月份就上線了,卻一直不溫不火。
“那天晚上,我沒睡著,在床頭坐到了天亮,看太陽出來。后想一切辦法提高腳步地圖傳播力,發現已經干不過西瓜了。”趙恩彪在之后接受《財經天下》采訪時如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趙恩彪很早就拿到了軟件著作權,基本可以斷定,「西瓜足跡」幾乎完全抄襲了「腳步地圖」,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李鬼打敗了李逵”。
因此,6月6日,「西瓜足跡」因為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已被暫停服務。
「西瓜足跡」的封禁說明了,哪怕是千萬流量的刷屏爆款,只要在暗地里做違法的勾當,違反了基本規則,微信就絕不姑息。
正如因“涉嫌違反用戶數據使用規范”的「抖音好友」小程序,在未經騰訊許可的前提下,讓用戶授權登錄,并提示“分享到群”來尋找微信里的抖音好友,涉嫌用戶隱私,微信不得不過問。
小程序每一次封禁其實就是一次成長,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成長的煩惱”,“封禁”二字看似無情而果決,其實是成長中必經的陣痛。
作為開發者,如需不被封禁,產品本身和微信規則之間的平衡,是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