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開始,微信的小程序迎來指數級增長,這被看作是微信再一次讓騰訊的“船票”從頭等艙登上了特等艙。 此前《IT時報》曾報道,微信對小程序大開綠燈,審核速度大大加快,但隨著進入的開發者越來越多,記者最新得到的消息是,小程序審核門檻在不斷升級,不涉及支付的小程序審核依然很快,但一旦需要調用微信的支付接口,或者屬于社交類小程序,審核材料要求大大提高。 部分品類小程序必備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簡稱ICP) 微信小程序審核在收緊“微信最新提出的ICP要求,讓我們幾乎沒有時間準備。” 2月14日,微信小程序開發后臺新增“社交紅包”功能開放,并聲明今后“含有用戶充值紅包功能的小程序”必須提供《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這也是繼“金融理財”“醫療”“社交”類小程序之后,微信官方再次擴大了需官方資質背書的小程序范圍。 隨著微信小程序開發者的不斷增加,微信官方的審核條件在不斷收緊。從2月開始,一批社交紅包類的小程序陸續以“系統更新維護”為由大面積“歇業”。 對開發者而言,要通過第二次審核,就必須遞交ICP證。這對于開發者而言,審核時間和審核條件,難度都在升級。 “規則一直在調整。”一位資訊類小程序的開發者告訴記者,原本以為他們并不在“特殊審核范圍”內,但因為在其開發的小程序中涉及了與用戶文字互動的功能,就被歸類為“社交”小程序,在審核要求中,需要提供ICP資質。 據了解,《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是由各地通信管理局審批頒發。 過去主要是針對網站、游戲開發者、電商等經營者提出的審查要求,送審企業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公司信息安全負責人、企業聯系人、客服負責人的身份證彩色掃描件和最近3個月的社保證明(社保證明蓋社保局紅章)以及(網站)域名注冊證書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微信擴大小程序開發者ICP的審核范圍,目的是保護小程序的生態環境,“涉及金融理財、社交的,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上都存在一定風險,通過二次審查,有助于提高篩選準確率。”從目前的趨勢看,微信一旦收緊對小程序的審核,未來很難放開。 下面小編就就介紹下申請ICP的流程: 申請材料不寫了,網上都有。 注冊資本不足100萬,可以追(認)繳到100萬,不用實際繳付;沒有網站備案,可以重新搭建一個網站進行備案;沒有員工社保證明,可以直接**辦理一個。 因為按照正常審查流程,一家新注冊的企業,從建設網站完成備案,到送交材料直至審批結束,一整套流程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還要為員工繳納三個月社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