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圣經》新約
小程序的鼻祖——輕應用折戟沉沙之后,其愿景被后生微信小程序發揚光大,看到希望的百度卷土重來,趁勢推出了輕應用2.0——百度智能小程序,并聲稱要將智能小程序打造成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可見百度對其寄予厚望。
無獨有偶,時隔不久,互聯網新秀今日頭條也正式發布了旗下頭條小程序,再加上早已上線的支付寶小程序,小程序行業已集齊互聯網四大巨頭,一場小程序“四國殺”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有這樣的思維明顯是掉入了零和博弈思維的陷阱,而惡意競爭對各家都是有害無益,顯然四家公司能并列互聯網巨頭之列,必然各有其自身的擅長之處,而如何立足各自優勢領域,實現正和博弈,首先就必須認清自家產品的定位。
本文嘗試以四家巨頭產品屬性來分析各自小程序之定位,因此下面首先分別梳理微信、支付寶、百度及今日頭條的產品基因:
截止目前,微信月活已超過10億,與同行靠營銷刷量沖出的用戶數不同,一向“性冷淡”的微信數據水分顯然不會很多,而上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人口還不足14億,就是說每10個中國人里,就有8個每月使用微信,可以說微信已經成為了國內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流量池,甚至于流量內海。
作為國民應用,坐擁10億用戶,卻依然保持了相對純潔的產品生態,顯然微信里錯綜復雜的人脈關系還是一座有待開發的富礦,往往一次成功的營銷就可以輕松裂變百萬用戶,然而轉換率和存留度卻常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恐怕根源在于社交,例如下面要說到的支付寶,日積月累的習慣養成已經給用戶留下了產品的刻板印象,而這種印象反過來也作用于使用場景——人們需要消費時往往會情不自禁打開淘寶、京東和支付寶,而當支付寶想做社交、微信想做信息流時就會遭遇用戶抵抗,因此對于微信來說,盡管手握大把流量,轉化率卻并不好看,單從這方面來看,真可以說是成也社交,敗也社交了。
前文提到,支付寶的“國民錢包”屬性阻礙了其補足社交短板的嘗試,反過來說,這也證明了支付寶產品差異化上的成功,具體而言,就是深耕B端,擁有成熟的商戶服務和管理資源,且能保證流量的高轉化率。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支付寶也打造了自己的產品生態,與微信不同的是,支付寶的生態屬于“花錢”生態,盡管在用戶數量上差距懸殊,變現能力卻遠高于微信。
除了B端資源和轉化上的優勢,支付寶另一個殺手锏級的特色就是其完整成熟的信用體系了,當芝麻信用分已將信用免押、信用借款玩“爛”了的時候,騰訊信用分折騰了半天依然難產,而微信支付雖然成功與支付寶二分移動支付天下,在線上金融方面,除了騰訊理財通,目前只有一個零錢通,反觀支付寶,可以說已經把金融玩出了花,同時得益于螞蟻金服的可靠性,用戶的信任度在理財界也一騎絕塵。
百度作為國內搜索巨頭,在PC網站時代,可謂風光無限,手握流量分發大權,靠著競價和貼片廣告賺的盆滿缽滿,同時打造了貼吧、網盤、文庫和知道等網頁時代的生態。然而,拋開一系列附庸產品,百度的核心依然是搜索,不同于騰訊的社交和阿里的電商,搜索在移動互聯時代注定存在感薄弱。
不容樂觀的是,另一方面競價和廣告提供了源流不斷的資金,使得百度安于“舒適區域”,在移動互聯時代逐漸處于下風,某種程度上曾經的立身之本成了“精神鴉片”。反觀騰訊和阿里,在移動時代牟足了勁快速迭代,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APP也牢牢占據了用戶手機的“黃金鋪位”。
在巨頭割據的互聯網行業,今日頭條憑算法推薦生生撕開了一條血路,之后不斷崛起,最終建立了自己的內容生態帝國,當前估值已達數百億,堪稱“創業夢”的典范。從頭條系的發展脈絡不難看出,從最初的技術驅動到運營驅動,今日頭條是個靈活的玩家,然而作為一家年輕的獨角獸公司,盡管坐擁數億用戶,并且從微信手中搶走大巴用戶時間,頭條手里的牌依然十分單一,從產品永久下架和頻道整頓即可看出,看似龐大的帝國內部卻危機叢生。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雖然不乏短板,但頭條還十分年輕,擁有的可能性也更多,除了產品出海之外,在雜亂的內容行業同樣大有可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互聯網四大巨頭齊聚小程序,顯然是看上了小程序的可圈留用戶,打造生態壁壘的潛力,如果以零和博弈的思維來看的話,一場小程序世界大戰在所難免,然而正如幾家公司并列互存一樣,只要能結合自身優勢打造產品,揚長避短,將小程序玩出各自的玩法,不也可以實現正和博弈的局面嗎?
同時作為社交APP,微信的用戶粘性無疑在互聯網產品里一騎絕塵,再加上訂閱號、支付、小程序,微信儼然已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需要注意的是,此生態從誕生之初就被刻上了封閉的影子。上個月底,微信官方宣布暫停曾為裂變立下汗馬功勞的漂流瓶服務,如此“卸磨殺驢”可一窺微信封閉且冷靜的產品理念,從需求層面尋找答案的話,原因顯然在于熟人社交對隱私的看重。
不過,無論封閉還是開放,在生態層面的利弊顯然是難以下結論的,因此對于微信來說,只需做好“裁判”的角色,讓開發者自由探索才是繁榮小程序生態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微信只需不斷開發功能給小程序,賦能商戶,在留住用戶的同時,就能坐享支付抽成,可謂一舉兩得,同樣屬于正和博弈。
9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聲稱將把智能小程序打造成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更是表示將在這個過程中開放千億的全域流量,同時,智能小程序還主打開源,只需改動幾行代碼,就能運行在合作伙伴的APP上。近日百度又緊跟著推出了“布道師計劃”,承諾將為開發者提供十億創新基金,同時智能小程序廣告收入的90%也將提供給商家和開發者,可見百度對智能小程序押注不小。
對于百度來說,拿出更多誠意,吸引企業和商家入駐,同時用自身擅長的流量分發大力扶持,待開發者和商家嘗到甜頭后自然會乖乖入局。然而要想拉攏B端,就需要有足夠的C端用戶來支撐,而這就需要“開源節流”,開源顯示指的是通過合作伙伴APP將其用戶轉變成智能小程序的用戶,而節流則是減少手百APP用戶流失,這就需要改進產品體驗,通過提供優質內容和服務來留住用戶,因此百度必然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黑五類”廣告收入,做好平臺質量把控,否則一次惡性事件對口碑的傷害就可能導致大量用戶出走。
雖然短板眾多,但百度并不是一無所長,正如前面所說,百度的看家本領是搜索,而搜索本身就帶有極強的工具和目的屬性,天生就更適合做“基礎設施”,退一萬步來講,至少轉化效果上還是可以跟微信一戰的。
社交短板作為阿里永遠的痛,支付寶曾通過“集五福”和“社交圈”嘗試破局,然而后果都不盡如人意,一個以集齊五福后刪好友結局,一個以輿論一邊倒譴責收場,可見支付寶的體質并不適合玩社交。但這并不意味著支付寶小程序的前途黯淡,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對于支付寶小程序來說,繼續深耕B端,搭配線上金融優勢,做好轉化才是出路。
據商家測試,同樣業務的小程序,支付寶平臺的轉化率就遠高于微信,而這不難理解,畢竟在用戶心中支付寶就是一個手機錢包,每一次打開它本身就帶著很強的交易意愿。并且支付寶APP內缺乏微信那么多的“誘惑”,不容易被分心,用戶忠誠度自然也更高。
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作為一家互聯網新秀,盡管已成為新巨頭,然而單靠內容分發顯然不能給張一鳴安全感,但其他領域已被前輩牢牢占據,頭條的出路自然是深耕內容,打造健康可持續的內容生態,創作者才不會出走,而這就需要鼓勵優質原創內容,另一方面還要賦能創作者,給予創作者變現的能力,顯然這就是頭條小程序的使命。
從抖音和今日頭條APP內開放小程序搜索和常駐入口,和圖文和短視頻可插入小程序,最近頭條APP更是更新了秒玩功能,由此打通了頭條小程序的裂變閉環,類似于公眾號的微商城和綁定小程序,顯然頭條也將內容變現和轉化寄希望于小程序,進而打造自身內容生態的壁壘。
總而言之,零和博弈的思維不僅危險,也只會損人不利己,只有摒棄掉這種冷戰思維,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做好自家所擅長的領域,最終受益不僅是用戶,更能形成互相牽制,良性競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