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乘車碼作為騰訊智慧城市布局中的關鍵一環(huán),在產品體驗上如何呢?作者體驗在乘車碼后給騰訊乘車碼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希望能夠分享給各位~
首先來看地鐵出行市場情況:
深圳地鐵日均載客量大約400萬人左右,北京的地鐵日均載客量大約為1200萬,上海大概1000萬;按每人次5元的金額看,這3個城市地鐵出行的日均交易額約有13000萬元,一年大約475億元。
這還沒有看其他城市的地鐵以及公交市場,所以智慧出行的市場體量是極大了,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
乘車碼目前已開通103個城市,其中接入地鐵的城市目前只有深圳市和寧波市,其他城市均為公交/BRT等其他交通;比方說重慶的長江索道,上海的輪渡等。
其次來看深圳乘車碼數(shù)據(jù)情況:
2018年5月8日,深圳市地鐵乘車碼正式上線;上線一周日均客流大約20萬+人次,乘車碼開通總用戶數(shù)達100萬+。上線一個月,日均客流大約40萬+,乘車碼的總開通用戶數(shù)達到300多萬;日均客流平均占全網(wǎng)總客流的10%左右截止8月份,乘車碼日均客流達到100萬+人次,總用戶也超過了600萬人,日均客流平均占全網(wǎng)總客流的25%左右。
最后來看小程序統(tǒng)計平臺阿拉丁上關于騰訊乘車碼小程序的數(shù)據(jù)情況:
2018年9月,乘車碼小程序指數(shù)排名為20名,周榜和日榜基本維持在20名內,相對來說是使用量非常高的小程序;對比深圳通+小程序,首先騰訊乘車碼在出行服務小程序領域排名基本位于前三,且目前的成長指數(shù)也較高,發(fā)展空間較大;深圳通+小程序在指數(shù)上面排名也較高,但是成長性較差,也就是向上繼續(xù)發(fā)展的空間較小。
阿拉丁指數(shù)說明:選取人氣、搜索、使用、分享共四大指標,綜合考慮多指標要素,全方位覆蓋小程序應用全流程主要環(huán)節(jié);
指標說明:
刷乘車碼,即可便捷乘坐公交或地鐵。
有出行需求的上班族、學生黨等需要使用地鐵或者公交出行的群體。
核心痛點就是追求更快更高效的完成出行(充值、進站、出站)。
地鐵卡出行流程:
乘車碼流程:
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在流程上乘車碼比地鐵卡實際上的流程還長一些。
但是為什么大家越來越喜歡用乘車碼出行了呢?
主要還是在便捷上面,省去了排隊充值的流程,避免了忘記帶卡或者遺失的困擾等等。
不同的城市,乘車碼的產品功能和架構是不同的,主要是2類場景:
整體上來說,乘車碼小程序的產品架構是比較簡單的,非常清晰簡單的解決了用戶需求。
主要分為3個模塊:乘車、出行和我的。
其中乘車主要解決了掃碼進站和出站的需求,出行則解決了用戶導航的需求,我的則包含基礎的乘車信息以及常見問題等。
乘車頁面包含的主要入口和功能有城市切換、二維碼、刷碼攻略入口以及地鐵線路查詢入口,運營公告則視具體運營情況展示,配置了則展示,沒配置則不展示。
出行頁面主要展示的為地鐵線路地圖,篩選線路則按照幾號線進行篩選展示,搜索站點和目的地則類似地圖導航,會展示簡易的線路規(guī)劃詳情。
定位為其他城市,也即公交出行的城市時,乘車碼的產品架構則更加簡單一些,只有一個頁面即首頁。
首頁包含已下功能和入口:城市切換、二維碼,頂部入口、可用線路、個人中心和贈送中心。
二維碼掃碼為核心功能,頂部入口類似運營入口,不同的城市可能會展示不同的信息;可用線路則展示此城市支持哪些線路使用乘車碼,列表形式展現(xiàn),支持按照公交線路搜索查詢;個人中心則包括了乘車記錄、常見問題暫停使用以及我的乘車紅包和贈送紅包入口;贈送乘車紅包則類似于贈送微信乘車票,不同城市可能會有不同面額的紅包。
以上兩個不同城市的產品架構,相同點即乘車碼及個人中心,乘車二維碼是核心功能和服務,而個人中心也是必備的基礎模塊。
其中差異化的功能主要有2點:
其中針對地鐵線路圖相對簡單,所以具備路線查詢和篩選功能是比較容易的。另外公交由于大多數(shù)只需要刷一次卡,不像地鐵需要根據(jù)進出站定價,所以針對公交城市來說,支持贈送車票紅包也是合情合理的。
使用流程整體來說相對較簡單,比較繁瑣的是簡化打開乘車碼的入口和步驟,主要有5個入口:
30秒二維碼自動刷新,可以實現(xiàn)離線自動刷新二維碼,保證在沒有網(wǎng)絡或網(wǎng)絡較差的情況下使用服務,極大的提升了用戶體驗。
系統(tǒng)會自動識別截圖動作,并直接在頁面醒目的展示請勿截圖使用乘車碼,但是需要用戶點擊知道了才能繼續(xù)使用,這里可以優(yōu)化交互,展示多少秒內然后自動消失并重新展示二維碼。避免影響用戶繼續(xù)使用。
二維碼上方有一個乘車碼運營入口,點擊后展示的是乘車碼的相關介紹,包括正確刷碼,沒電怎么辦等內容,類似于一個用戶教育的內容頁面,考慮到乘車碼上線沒多久,用戶學習和了解的意愿較強。
公交乘車碼首頁沒有底部tab,只有一個主頁面,然后主頁面下方有三個并排的入口,包括可用線路、個人中心和贈送車票;如果卡包里面有車票,下方還會展示我的車票,往上拉取可用展示車票詳情。
切換城市頁面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支持的城市;分為2個層級,當前定位城市和其他支持城市。從用戶場景來說,使用乘車碼大概率是在當前定位的城市使用,所以最上方展示當前城市的乘車碼是符合絕大多數(shù)用戶需求的;同時支持搜索框搜索城市和乘車碼,基本滿足用戶的需求。
針對地鐵出行,地鐵線路是相對簡單和明確的,所以首頁展示深圳地鐵線路圖是非常符合用戶需求的;一般選擇地鐵出行時,知道起始站點即可,也符合我們地鐵買票時,可以通過線路來選擇站點。
篩選線路則是比較簡單,直接按照幾號線這樣去選擇;展示每條地鐵線路的起始站點,選擇其中一條線路時,則出現(xiàn)頁面高亮顯示此條線路,其他線路灰色,方便用戶精確篩選和查看,排除其他線路的干擾。
搜索框可以搜索站點和目的地,類似于簡易版的地圖導航功能,搜索站點需要用戶手動選擇此站點為起點還是終點;設為終點的話則自動選擇當前位置為起點,并進行線路的規(guī)劃;如果設為起點,則還需要用戶手動輸入終點,交互上來說相對復雜;而搜索目的地的話,則默認以當前位置為起點,目的地為終點進行路線規(guī)劃,支持交換起始站點,也可以手動輸入起點和終點。
路線規(guī)劃詳情中嵌入的是騰訊地圖,簡易版的地圖APP導航功能,可能在路線上不是那么準確和方便用戶,但是對于出行場景中,如果能用一個產品完成出行,對于用戶來說是方便的,不需要打開地圖APP即可完成路線規(guī)劃;但是缺點也是目前的路線規(guī)劃和展示沒有那么好的體驗,同時也需要培養(yǎng)用戶在此完成路線規(guī)劃的習慣。
如果路線規(guī)劃的是地鐵出行,則在路線規(guī)劃詳情頁面中一個刷碼乘車的入口,因為此場景下一定是用戶在出行前進行搜索,這時候引導用戶去刷碼乘車是非常契合用戶的需求的,點擊刷碼乘車回到乘車碼首頁,頂部會出現(xiàn)一個路線詳情的入口。
個人中心內容相對簡單,包括乘車記錄、常見問題和暫停服務按鈕。
乘車記錄按照月份進行了出行記錄的歸納,右側展示支出多少;點擊單個行程展示行程具體的信息,包括付款金額、商戶、進出站點、出站時間、扣款時間、支付方式、訂單號等,底部有聯(lián)系客服的入口,針對一些異常訂單或者有疑問的訂單可以提交問題給客服處理。
常見問題比較簡單,鏈接到的是騰訊客服小程序,頂部展示一些熱門的問題,下方對常見問題進行了分類:基礎介紹、使用問題、支付問題和用戶協(xié)議。
贈送車票紅包目前只適用公交出行的城市,正如前面提到的,公交出行是標準化的,每一趟的出行價格是確定的,而地鐵需要根據(jù)進出站來計算價格,因此用在公交出行的場景是好的。
另外為什么會推出贈送車票紅包這個場景呢?
主要場景可能還是社交玩法,類似于微信紅包,只不過將現(xiàn)金紅包變成了車票,更加到位;比方說承包了女友一個月上下班的車費,這時候是直接發(fā)微信紅包更好還是送60張車票紅包更好呢?這個有待進一步去討論,筆者認為目前暫時此功能和場景使用的頻率和用戶應該不多。
贈送紅包主要的主要元素包括票面金額(固定的),車票張數(shù)(支持手動輸入和點擊加減號),更多票面和微信車票的介紹。
票面商城根據(jù)每個城市的展示不同的票面圖片,會和每個城市的特色相結合;比方說上海就有東方明珠、外灘、豫園等票面,極具城市特色。點開每個票面可以查看大圖,支持左右滑動選擇,在交互和藝術展示上來說是體驗比較好的。
贈送的車票紅包30天內有效,超哥24小時對方?jīng)]有領取的話將原路退回給用戶;在對方未領取前,也可以選擇放到自己的車票夾,自己來使用;分享給用戶的界面和文案沒有吸引到用戶,比較平淡和普通,可以在文案和視覺上優(yōu)化。
我的車票主要包含了已收到和已購買的兩類車票。
已收到的車票會票面圖案,不展示票面價格是在哪個城市使用,這里可以優(yōu)化展示信息的內容,點擊進入查看車票詳情才能看到票面價格、使用城市、祝福語以及贈送人;點擊立即使用展示二維碼,也可以點擊保存分享,促進乘車碼的傳播和增長。
已購買的車票會展示已購買的車票張數(shù)和累計金額,包括每張車票購買的時間,點擊進去可以看到領取詳情(領取的是誰,以及領取時間),車票夾只有在乘車碼內部可以看到,這里可以考慮將車票放到我的卡包里面。
騰訊乘車碼只是騰訊智慧交通中的一個方面,騰訊提出了“0-1-3-5-7”智慧交通方案:
這里乘車碼解決的是3公里公交和7公里地鐵兩個環(huán)節(jié),實質上這也是騰訊為了和阿里巴巴爭奪移動支付場景的一個縮影。
公交和地鐵是一個高頻次、高黏性和低額度的場景,是支付搶奪的萬億市場;同時,乘車碼也將積累大量的出行數(shù)據(jù),對于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后續(xù)的發(fā)展也將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礎。
目前出行服務只在深圳和廣州兩個城市支持,后續(xù)可以拓展到其他已上線的城市;拓展城市的前提是先把出行導航、線路規(guī)劃等用戶體驗做好,提升導航的準確性和用戶體驗。
目前價格優(yōu)勢沒有體現(xiàn),使用地鐵卡一般會有折扣,但使用乘車碼目前暫無折扣,偶爾會有紅包和折扣;需要騰訊資源整合的能力,需要和地鐵、公交公司談判,讓利給用戶;對于騰訊來說,也可以前期通過補貼來獲取用戶和市場滲透率。
乘車碼可以考慮增加一個固定入口,因為乘車碼類似于收款碼,可以在微信首頁的加號中新增一個乘車碼的固定入口,簡化和固定用戶的使用流程,更有利于乘車碼的推廣和拓展。
出行服務中旅游是非常大的一個場景和業(yè)務,可以配套的推薦酒店和飯館等,增加自己的商業(yè)化能力。
這里其實也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需求,百度和高德有類似的服務,可以實時查詢公交距離我們的站點位置,對應整個出行場景的閉環(huán)實現(xiàn)也有較大的意義。
可以加大活動力度,類似于微信錢包的周末搖一搖活動,可以考慮將乘車次數(shù)和低碳進行結合,比方根據(jù)出行次數(shù)和距離,兌換能量,根據(jù)能量值可以兌換相應的權益;而權益的提供又可以和其他公司合作,不需要自己來提供成本,一舉三得;既給用戶提供了權益,也給平臺帶來的用戶和體驗,又給合作公司提供的品牌和廣告宣傳。這里將會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可以發(fā)展出很多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