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戰略投資了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騰訊又進一步闡述了對汽車產業發展的看法。
前不久,騰訊進行了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希望建立連接消費與產業(C2B)的新生態。10月18日,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再次提到,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的重點是消費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展方向是產業互聯網。而汽車產業是騰訊進行產業互聯網探索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他判斷,“閉門造車”已經不再成為可能,今天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完全擁有智能網聯汽車所需要的全部資源和能力。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傳統汽車企業與互聯網科技公司一起攜手,沉下心來打磨三項基本功:一是網絡連接能力,二是數據處理能力,三是安全能力。
過去,人與車,車與環境,造車與用車之間基本孤立,信息交換很少、很慢。未來,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可能成為大型的智能移動設備。再加上,汽車會逐漸接管司機的駕駛任務,人與車的關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首先會帶來人車交互模式的改變。 為此,騰訊車聯網團隊也在嘗試解決人車交互的痛點,尤其是如何將騰訊的社交基因加進去。
馬化騰曾提到考慮要推出車載版的微信解決方案,但因為安全問題遲遲沒有推出。這一次,他再次解釋稱:“ 我們希望對設計嚴格把關,要保證安全第一。我們考慮采用全語音交互的模式收發微信消息,并且可以跟車載硬件結合,通過方向盤按鍵就能安全地收發消息。我們還考慮設計用戶狀態提示,收發消息時可以非常便捷地轉換為微信通話。同時,好友可以允許我們知道他的車在什么位置。為了安全駕駛,語音交互還能幫助我們進行地圖導航設置。”
同時,微信小程序也會在汽車場景中,獲得全新的應用。馬化騰介紹,“當汽車駛入加油站、停車場、旅游景點時,相應的小程序就會被自動'喚醒',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交互,調動這些小程序為自己服務,并且“用完即走”,根本不需要臨時去下載安裝或刪除應用。”
盡管要真正實現V2X(注: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車與環境的連接),汽車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依舊強調,汽車企業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發展的重要性。
他認為,對汽車企業來說,在這次產業變革中要擺脫淪為生產車間的命運,就需要盡快實現生產與消費的連接,打通從造車到用車的價值鏈,真正觸達終端用戶。不能僅僅滿足于打造一個完整的制造產業鏈,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借助硬件優勢,進一步實現硬件、軟件與服務的結合,實現三位一體的生態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未來實現L3或者L4的量產,很可能只是第一步,車企還要考慮實現硬件、軟件和服務的生態協同。這就需要汽車企業與互聯網公司進行跨界融合,獲得觸達海量用戶和生態服務的能力。
如今,每輛車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運行和交互數據,汽車越來越成為一個數據密集型產業,騰訊正在幫助車企建立車聯網云平臺和超級大腦,更好地應對未來挑戰。
談到安全問題,馬化騰認為,“智能化與網絡化在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風險與挑戰。當汽車成為萬物互聯的重要節點,智能網聯汽車的系統安全、信息安全已經不僅僅是產業發展的能力補充,而是所有0前面的1。與智能手機不同,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問題事關生死,更不能忽視。”
目前,騰訊已經與一汽、寶馬、廣汽、長安、吉利、東風柳汽等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搭載“AI in car”騰訊車聯方案的多款車型已經上市銷售。上個月,騰訊獲得了北京自動駕駛車輛的路測牌照。兩年前,騰訊在北京成立自動駕駛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