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雪:越了解微信內的設計原則,就越方便小程序的設計;
微信小程序開閘后果然立即成為這個霧霾格外嚴重的冬天中的一抹亮色,關于小程序將如何給互聯網應用生態帶來沖擊的討論迅速在朋友圈刷了屏,小至小程序和WebAPP體驗的對比、低頻APP的危機,大至微信在庫克眼皮底下的暗度陳倉、引流與分流的博弈,太多的可能性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此時作為一枚安靜的設計汪,注意力還是回到微信傳統的聊天、朋友圈、公眾號這三大模塊的交互設計本身吧。原本以為伴隨著微信小程序的發布,會有一次比較大的版本更新,但9號醒來后發現iOS端的版本號依然是2017年1月3日更新的6.5.3(說「開閘」結果真的是開閘而已啊……)。三大模塊中,一些可用性方面的交互細節問題依然存在。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雖然暫且稱之為「問題」,但僅僅是純粹從用戶角度出發、在使用過程中在交互方面可能感到的一些不便之處。考慮到微信面對的億級用戶群體,任何一個功能的新增和改動的決策風險也都不是團隊外的人可以妄加評論的。設計方案的優劣本就沒有非黑即白的定論,我也有理由相信微信作為國內最成功的IM(以后會不會是OS?)團隊,關于這些問題都是經過推敲和取舍的,甚至有的在用戶看來是「問題」的地方是產品方出于業務目標考慮有意為之的。 因此,本篇將僅從一個微信普通用戶的角度,結合個人的使用體驗、朋友閑聊中的反饋、知乎上「微信設計的渣細節有哪些?」這一帖子下的一千余條回答中,選擇其中10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對可能的優化方案進行重設計——并非大刀闊斧地肆意改動,而是基于現行版本在交互細節上進行一定的微調。寫本文的初衷也并非討論這10個重設計方案是否合理,而是更期待在討論中推測和了解,作為經過千錘百煉的現行版本為什么在知道會導致這些小問題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這樣做,或者有沒有比這10個重設計更完美的解決方案?甚至,如果有幸被知情人士看到這篇文章,并有機會一起聊聊的話,就再好不過了:) 本篇重設計和討論將基于iOS端6.5.3版本進行,因為小程序僅處于發布初期,可以說仍然是測試和逐步完善的階段,因此討論范圍將暫時不涉及小程序。
目錄
以上10個可用性細節中,第1~3點針對公眾號模塊,第4~7點針對聊天會話模塊,第8~9點針對朋友圈模塊,第10點則是關于輔助流程中的意見反饋功能。
1. 公眾號閱讀與聊天間的切換在閱讀公眾號文章的過程中,小手機忽然虎軀一震——你知道收到了新消息,你擔心是來自女朋友或是上司的「指示」,生怕回得不及時,便忙不迭地返回了會話列表,但當你查看并處理完這條新消息后,想要繼續閱讀公眾號,又要重新從「會話列表」→「訂閱號」→「你想讀的公眾號」→「公眾號會話頁」→「剛才在讀的文章」這一路徑重新回到文章頁面。這一路徑雖然并不算非常冗長,但當你好不容易繼續閱讀后,如果小手機又虎軀一震呢……想必如此往返幾次,再耐心的人也會抓狂吧。
其實現在微信已經很人性化地幫助用戶在第二次進入文章頁面時,自動跳轉到上次閱讀到的位置,至少重新回到文章頁面后不用滾動半天找到剛才的進度了。但仍然缺少一個可以在新收到的消息和正在閱讀的文章之間直接往返的路徑。 這種不支持多任務的做法很符合「用后即走」(在這里或許說「看完再走」更合適)的理念,通過提高往返成本,讓用戶盡量看完后再離開文章頁面。在文章長度一般、收到新消息的頻率和緊迫性都不高的情況下,用戶可以盡量做到讀完再走。但當文章較長、收到新消息的頻率比較高、消息也比較重要的情況下,沒法一鍵返回繼續閱讀就真的會導致體驗受損了。 我個人的習慣是打開一篇文章,先看一下是不是很快能讀完的,如果是長文就直接點擊「…」→「在Safari中打開」,不過對于竭盡所能把用戶留在微信中的產品方,也是一萬個不希望大家都用這種方法去解決多任務問題吧。 對此,重設計中在文章頁提供了一個提示新消息的控件,有別于原有「返回」操作,通過這一控件返回會話列表查看并處理新消息時,可以在聊天頂部看到一個返回繼續閱讀文章的入口,從而方便地一鍵返回文章頁面、繼續瀏覽。
其實,類似小程序中在Action Sheet中提供「顯示在聊天頂部」選項,允許用戶手動將文章保留在聊天頂部的設計方式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案。但考慮到公眾號文章頁點擊「…」后調出的菜單已經較為復雜,而且用戶在沒有收到新消息的情況下,主動中斷閱讀前往其他頁面的場景可能并不多見,因此最后還是選擇了上面這種重設計方案。 2. 連續添加多個公眾號當你通過非精確的關鍵詞搜索,查找關于某一領域的公眾號時,你可能對搜索結果中的多個公眾號都有興趣。而當你進入其中一個公眾號的「公眾號信息頁」并點擊關注后,關注成功后的狀態會一閃而過,然后進入「公眾號會話頁」并收到公眾號的歡迎語。此時點擊導航欄的返回按鈕將直接返回「微信」頁的會話列表。想關注剛才搜索結果中的其他公眾號的話,你只能重新再搜索一次。
個人覺得任何一個頁面的「一閃而過」對用戶而言都是不太好的體驗,不但沒有太大必要(閃一秒反正也看不清),也容易讓用戶對自己的操作產生不可控的沮喪感。因此,關注成功后,要么直接(不顯示關注成功后的狀態)進入「公眾號會話頁」,要么停留在已成功關注狀態的「公眾號信息頁」,都是更好的做法。 而回到剛才的場景,如果要為用戶提供一個連續添加多個公眾號的入口,那么后者,也就是關注后停留在已成功關注狀態的「公眾號信息頁」更為合適。用戶此時可以自由選擇,想添加其他搜索結果時,可以通過「返回」回到搜索列表;無意添加其他搜索結果、只想開始瀏覽當前公眾號時,可以通過「進入公眾號」進入「公眾號會話頁」;想直接退出當前流程,回到會話列表時,可以通過新設的「關閉」直接退出添加公眾號的流程,回到「微信」頁。
3. 訂閱號的分組查看這個問題對關注訂閱號的數目不是很多的用戶來說并不明顯,但對于身邊一些關注了數十個公眾號的「訂閱號控」們來說,無論是從「微信-訂閱號」這一入口按消息更新順序翻找,還是從「通訊錄-公眾號」這一入口,在訂閱號和服務號等全部公眾號中按字母表翻找,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兩種入口中,經過詢問多個朋友的使用習慣,包括自己的個人習慣,都是更習慣使用「微信-訂閱號」這一入口,實在找不到時才會嘗試從「通訊錄-公眾號」按字母表查找,因此本節討論暫針對前者進行。
如果用戶想找的是一個訂閱號時,可以在「通訊錄-公眾號」中按字母表查找,或者使用「置頂公眾號」功能暫且解決。 而如果不是一個,而是一類呢?例如,用戶想重點關注幾個質量特別高的公眾號,或者此時只看某一類別的公眾號時,就變得有點棘手了。 對此,重設計中利用「訂閱號」頁面的導航欄右端,提供了一個篩選控件,默認顯示「全部」,點擊后可以篩選并選擇只顯示特定分組的訂閱號,從而提高用戶閱讀特定一類公眾號的效率。而訂閱號的分組可以在「公眾號信息頁」中進行設置和管理。
4. 群聊消息的完全屏蔽群聊無法徹底屏蔽應該是一個很多人吐槽已久的問題了,尤其是鵝廠自家的QQ明明在消息接收模式上很好地滿足了用戶多樣化需求的情況下,微信中群聊只支持免擾、不支持屏蔽的特點,在對比下就成了一條廣為詬病的設計,微信拖討論組不需要對方同意更是把這一問題進一步放大。各種想加入的、不想加入的群,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巨量的消息(其中還包含漫天飛舞的表情包),無論對存儲空間還是流量的消耗上都讓很多用戶怨聲載道。
重設計中,在「消息免打擾」功能下方設置了「消息屏蔽」的選項,打開后即可停止接收消息和圖片文件。不過,我猜測微信遲遲不引入這一簡單的功能,應該不是沒意識到、也不是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而是出于某種業務層面的考慮,并不希望用戶有機會徹底屏蔽群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