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是消息觸達與用戶召回的重要通道,推送通道能力的觸達率、推送消息的點擊率絕決定了推送的覆蓋度,我們用一個公式來衡量推送效果:
推送效果=推送目標數*推送觸達率*推送點擊率*用戶轉化率
1. 推送目標數:即將要推送的人數。那是不是推送目標量越多越好呢?——否!如果推送到非目標人群,會打擾到正常用戶,甚至可能卸載APP或投訴模板消息,后果就比較慘了。所以建議還是選擇合適的目標群,在優化部分會給出簡單的小建議~
2. 推送觸達率:推送觸達率主要是衡量消息通道的健壯能力的指標,一般來說,APP推送可嘗試使用效果較好的三方渠道;微信內推送應建立適當的推送時間避免Formid過期。據了解,APP的推送觸達率在75%左右,微信的觸達率在90%左右。
3. 推送點擊率:這個和推送人群、推送時間、推送素材緊密相關,后面做詳細說明。
4. 用戶轉化率:這就是運營的能力,根據業務自行判斷,不做贅述。
基于微信的通知渠道,公眾號/小程序提供了高效出大用戶的模板消息能力,以便實現服務的閉環并提供更佳的體驗。
模板推送位置:服務通知
模板下發條件:用戶本人在微信體系內與頁面有交互行為后觸發
模板跳轉能力:點擊查看詳情僅能跳轉下發模板的該帳號的各個頁面
模板推送流程:
有心的小伙伴可以看到,相較于APP推送,微信推送需要選擇合適的模板ID。為了方便推送內容的規整與管理,微信體系下的推送(微信公眾號推送、模板消息推送)必須要選擇相關的模板標題,在模板下更替內容即可,具體模板內容可參考模板消息管理。
介于模板消息建立在微信生態內,當然為了用戶體驗及生態健康,微信也是設置了較多的規則與限制:
2.1 下發規則
2.1.1 推送位置:服務通知。
2.1.2 推送下發能力:用戶本人在微信體系內與頁面有交互行為后觸發,當然也是有時間的限制。微信公眾號的服務通知限定在交互72小時內可以主動下發消息,小程序模板消息限定在交互7天內可以下發模板消息(小程序下發模板消息需要收集Formid,Formid的有效期是7天)。
2.2 限制與懲罰
2.2.1 貼一下官方給出的違規說明(請認真對待,不要以為是嚇唬你或是開玩笑。身為騰訊干兒子的我們真的被嚴格的封過!是!真!的!):
2.2.2 一般官方給出的懲罰原因比較模糊,我結合具體被封過的例子簡單解釋一下以及我踩坑過來的一些小tips:
1)
官方解釋:不允許惡意誘導用戶進行觸發操作,以達到可向用戶下發模板目的
話外解讀:不能以利益刺激引導用戶點擊、不能引導用戶做和訂單/消息無關的行為反面案例,比如點擊領錢、砍價等等
Tips:
2)
官方解釋:不允許惡意騷擾,下發對用戶造成騷擾的模板
話外解讀:把消息下發給了無關的人群、你的模板消息被用戶舉報了,比如給女性用戶下發了無人機/游戲手柄等相關的內容。
Tips:認真做好用戶分層,并且控制好推送頻率。
3)
官方解釋:不允許惡意營銷,下發營銷目的模板
話外解讀:你把模板消息當做營銷工具使用了,并且被用戶舉報了,比如有事兒沒事兒搞個促銷轟炸一通。
Tips:不要用模板消息推營銷活動,早點囤些流量到公眾號里推吧。
除了這些,沒事兒常拜一拜小龍爸爸,祈禱不要被封。
在公司里我們作為基礎部門,承接著各個業務方提過來的推送需求,以我們為例,推送后臺應承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塊:
3.1 推送能力支持主要涉及到模板維護、推送申請與流量分發、A/B測能力支持、數據查詢等基礎功能。
3.2 防打擾策略
根據產品不同防打擾策略的設計會有差異,以電商平臺為例,可以分為以下三類推送:
基于以上三種類型,對于用戶的防打擾可以設計為底層防打擾、業務防打擾兩個層面。底層防打擾用戶保證消息通道“不轟炸”且有“存在感”,業務防打擾保證“推對人”“不泛濫”。
防打擾條件可以從防打擾時間、防打擾頻次、防打擾場景等多個維度拆分,根據業務不同自行設計,不詳細展開。
3.3 資源競爭&智能匹配
簡單來說,這個課題要解決的問題是:A、B、C多個業務方都想給小明們推送,那么A、B、C三個業務推送的用戶群的重合度有多少?到底應該由哪個業務方推給小明們呢?
我的解法主要是用戶分層體系(主要是RFM模型)的應用,寫起來也是比較多,感興趣的話記得點贊留言,我得空了單獨整理一篇。
這里講的消息主要針對于微信模板消息推送,底層邏輯和APP推送是一致的,只是一些表現或者樣式有些微調,我簡單整理了一張表格對比一下,各位看官自行分辨取精去粕。
按照消息推送的過程,可以分為推送前的準備、推送中的監控、推送后的復盤三個過程,按照三個過程分別提供一些優化建議。
但是,數據不完整的小公司怎么推送呢?
簡單來說,可以通過用戶系統版本、用戶性別、用戶年齡、活躍行為、消費行為等做簡單的推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