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增長黑客的方式解決用戶流失問題?
打造增長引擎,要從哪幾方面入手?
增長人才的7個特征是什么?
做增長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為做增長,你每天面臨的變化太多了,經常會覺得像在推著石頭上山,非常有挑戰。
從大角度來說,在美國能獲客的大體量的平臺就那么幾個,也就是谷歌搜索或者臉書這些社交平臺。
在國內也就是微信,以及新起來的大社交平臺,或者搜索引擎。它們很集中,你沒有很多的渠道來用。
因為很集中,所以競爭對手很多,這些渠道很容易變得很飽和。你剛發現一個好的渠道,成本很快就上去了,因為其他人也發現了。
平臺集中、渠道飽和、競爭加劇
工具助力、用戶疲倦
現在有很多第三方工具,比如數據分析工具、AB測試的工具,讓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也沒有技術含量了,很多公司很多人都可以做,這樣更困難。
每個用戶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當有這么多的競爭對手,有時候甚至不是你的直接競爭對手,是其他品類品牌去爭奪用戶注意力的時候,用戶也會變得越來越疲倦。
所以,對于做增長的人來說,面臨的就是這么一種緊迫感。
為什么要了解增長黑客?
雅虎是一個老牌互聯網公司,它在內部做了一個實驗,成立一個小規模增長團隊。
這個團隊只有一個產品經理、幾個工程師,他們負責一個事,把郵件的點擊率和打開率做上去。
他們做了122個測試,這個測試有的比較復雜,有的比較簡單。最終的結果是,短短十周的時間,郵件的指標提高了1000%,以這樣一種增長黑客的方式做增長,確實有實在的效果。
無論是國內或者美國的一些非常頂尖前沿的互聯網公司,都已經開始在成立增長團隊,用團隊的模式去推動增長這件事情。
1.增長黑客關注整個用戶生命周期
大家聽過海盜模型嗎?增長和傳統市場營銷有什么不一樣?
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在于,傳統市場營銷的關注點是市場營銷、拉新、獲客,或者產品的曝光度、知名度,而增長黑客拓展到了用戶的整個生命周期。
因為不光有獲客,還有激活和留存。
增長黑客關注整個用戶生命周期
激活就是讓用戶第一次體驗到你的產品的價值,完成關鍵的轉化,然后才能留存下來,用戶不光是第一次體驗到了產品價值,還要長期持續重復使用你的產品。
在這個基礎上,這些老用戶會推薦你的產品給新用戶,幫你帶來新用戶。最終整個體系支撐起了你的盈利模型。這是推薦和變現。
這是增長黑客的思維,和傳統營銷最大的不同點,它關注的是整個生命周期:從獲取,到激活,到留存,到推薦,再到變現。
對我自己而言,這個思維很有用的點在于,它可以把很多很繁雜的方法、理論都套在了里面。
如果你是做增長、做運營、做市場的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渠道。
有的是在產品里面做改進,有的是外部渠道可以做一些事情,你怎么決定先做什么?
這個模型可以把細節的東西放在里面,通過給你一個大的框架去思考這個問題。
2.增長黑客是由實驗和數據驅動的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在美國投資的一個APP應用公司,在注冊環節,要讓用戶綁定他的銀行卡,這樣才可以轉錢和投資。
我們發現,在綁定銀行卡的步驟上,有很多用戶流失掉了。
如何用增長黑客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看到數據就會產生一些假設,可能是因為大家對綁定銀行卡有安全顧慮,可能是想不起來銀行卡密碼,也可能覺得太麻煩了。
這是三個假設,我們可以設計三個實驗。
如果是安全顧慮這個假設,我們在頁面加一些安全方面的文案和LOGO,給用戶解決顧慮。然后我們進行開發實驗,測量它的結果,看看加了的版本和不加的版本有什么不一樣。
從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是不是新版本更好。
如果新版本更好,就說明假設是正確的,它證明了我的假設,可以應用到產品里。如果沒有更好,說明假設不是特別準確,可以再找其他原因。
一個簡單的學習循環的反饋,可以通過AB測試的方式,讓你知道你的想法是對的還是錯的。
3.增長黑客是由跨功能的團隊來實現的
之前提到增長黑客這個詞,大家覺得像一個獨行俠的形象,這個人又會編程,又會數據分析,又會做產品經理,什么都能干。
但實際上這樣的人很少,另外一點,如果你的公司需要推動增長,需要給到相應的資源,不太可能一個人產生增長效果。
因此在公司增長黑客是由一個跨功能的團隊形式組成的,這里面有增長產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分析師,還可能有市場渠道的專家,用這樣一種模式去推動。
4.增長黑客是一個體系、方法,并非單個技巧
有時候大家聽到這個詞,覺得是不是某一個特別經典的案例,某一個特別好的方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不是的,大家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東西,在背后需要有這么一個體系,才能支持你持續不斷有好的想法。
做增長的人面臨的困境是:當你發現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一旦用了之后,就會被很多人看到,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就會下降。
所以,你需要一個思維體系,持續支持你發現一些好的方法和現象層面的應用。
怎樣應用增長黑客的三個階段?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建立增長根基;
第二,找到增長機會;
第三,打造增長引擎。
建立增長根基,我把它總結為:
找到“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如果是2A3R(用戶增長模型:獲取、激活、留存、變現、推薦),這里有五件事情可以做,每件事下面又有無數件小事情可以做。
如果你關注獲客,有很多渠道可以去試。
做增長的人很容易面臨這么一種焦慮,我感覺有100件事情同時可以做,我應該怎么辦?
你需要花時間去把這個問題想清楚,決定做什么,找到這100件事里哪件事情最重要,其實比你一上來就很著急地去做50件事情要有效地多。
我很信奉一個原理,所有的事情里面有20%的事情,可以產生80%的效果。所以花時間找到20%,比做很多事情更重要。
建立增長根基的方法:
北極星指標:找到一個很宏觀的增長方向。
增長模型:增長模型可以幫你找到路線圖,怎么去改善北極星目標。
增長實驗:開發>測量>學習的正向循環。
1.北極星指標:做增長最重要的一步
在Facebook之前,美國有另外一個公司,叫Myspace。
在2005年的時候,它的月活躍用戶是Facebook的2倍,被默多克的公司5.8億美金收購,可以說財力很雄厚,基礎也很好,成立的歷史也悠久。
Myspace為什么最后被Facebook,幾個學生成立的公司超越了?
大家看到Facebook在2008年、2009年走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拐點曲線,到了2011年的時候,月活超越了Myspace,Myspace 又以3000多萬美金被賤賣了。
在Myspace里面,它們的北極星指標走的是注冊用戶數;而Facebook是月活躍用戶數。
現在看來我們覺得很理所當然,但是在2005年,數據驅動體系的思考不是很深入的時候,扎克伯格就提出要用活躍用戶做指標。
Facebook內部的每一個決策都要朝活躍用戶的方向走,對外向投資人匯報的時候,也要匯報活躍用戶。
注冊用戶是個虛榮指標。
假如有100萬注冊用戶,他們是哪一年注冊的,他們今年還回來嗎?他們回來以后,會做有意義的行為嗎?他們是不是一年才來一次?
這些問題都沒有回答。
指標不止是指標這么簡單,它能夠決定每個基層的工作人員在具體決策的時候,是怎么做的。
比如我是一個Myspace的市場或者運營部的人員,老板告訴我,公司總注冊用戶是我們的指標。那么拉新的時候,我可以不管這些用戶的質量,因為不管是誰進來,活躍度怎么樣,都可以幫助增長北極星指標。
大家覺得這個事情比較簡單,但是我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還是會發現很多公司,甚至很多小部門沒有找到好的指標,沒有清晰思考這件事情之前就開始行動了。
這時候你做的很多事情是無用功,搞不好還會傷害增長的潛力。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2008年、2009年走出拐點的時候,Facebook在內部已經感覺到了增長壓力。
它在2008年的時候成立了硅谷第一支增長團隊,所以它的增長曲線有一個很漂亮的曲線,跟這件事情也有關系。
給大家舉幾個北極星指標的例子,比如網易云音樂是聽歌軟件,我覺得它的北極星指標應該是聽歌時間;知乎走的是問題回答數;淘寶走的是銷售額。
這些不是特別復雜,但是你的公司內部有沒有清晰的北極星指標?
我建議你停下來思考一下這件事情,把這件事情思考清楚,和全公司的人非常清晰地傳達,這就是公司的北極星指標目標,這對每個人的工作很重要。
大家勁往一處使,是很重要的事情。
2.什么是增長模型?
這也是增長過程中,對我自己的思維很有幫助的概念。
任何一門生意都可以用簡單的數據模型來描述。
我舉一個抽象的例子,但是任何應用、任何網站,只要涉及到用戶都能用它來套。
總的活躍用戶=新增活躍用戶+已有的活躍用戶。
“任何一門生意都能用簡單的數學模型來描述”
新增的活躍用戶,可以拆解為多少新的訪客,新的訪客的激活率是什么。
已有的活躍用戶,就是已經留存的用戶有多少人還在持續地使用產品。
Airbnb的增長模型,用剛才的框架來套。它的增長模型關注的是預定天數,這是它的北極星指標。
Airbnb的增長模型
總的預定天數=新用戶的預定天數+已有用戶的預定天數。
新用戶的預定天數=新增用戶流多少人首次預定的比例平均每個預定多少天。
Airbnb的增長模型
很多人覺得很抽象,談這么多公式、模型。但其實,增長黑客對我而言幫助比較大,它把非常復雜的東西簡化了。
當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可以剔除掉很多細節的東西,能夠讓你很清晰的看到機會在哪。
在這個例子里面,比如說Airbnb就發現新用戶首次預定百分比只有10%,就是拉了100個人進來,只有10個人完成預訂。這個轉化率有點低。
如果能做一些優化的體驗,把它提高到20%,瞬間就把新用戶首次預定天數給翻倍了。
所以,它可以幫助你找到性價比很高的試驗點,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增長模型可以幫助你把KPI、指標分解給不同的細分團隊。
在這個例子里面,Airbnb有新用戶增長團隊,專門負責新用戶的部分。也有已有用戶的團隊,負責已有用戶的部分。
3.增長實驗帶來的好處
我給大家做個小調查。
大家猜一下,這三個公司是硅谷增長做得比較好的公司,Dropbox、Airbnb和Facebook。
Dropbox每個月可以做多少個實驗?Airbnb每周可以做多少個實驗?Facebook每時每刻有多少個實驗在跑?
結果是Dropbox是80個實驗,Airbnb 700個實驗,Facebook 每時每刻有10000個實驗在跑,巧的是它的實驗數和估值是呈正相關,當然這背后其實是因為用戶數量越來越大。
當用戶數很大的時候,即使一點小小的改變,對于最后的盈利和生意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聽過一個例子,fecabook一個后端工程師,在后臺找了一個小的BUG,每天給Facebook多賺了1000萬美金。
當它到了那個數量級的時候,一點點小的改動,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但是另一方面,這三個公司都是增長做得非常好的公司,用這種體系性的方式去運營,通過測試的方式去驅動增長。
4.AB測試的類型
文案測試
功能MVP
設計測試
路徑測試
大家不要小看文案測試,很小的文案變化可能會帶來非常大的結果改善。
文案測試很多時候測的是用戶心理學,通過不同的文案去影響用戶的決策過程;
功能MVP就是在完全開發好新功能前,通過MVP的形式測試它的表現;
設計測試是視覺,形象的測試;
路徑測試就是比較不同的步驟和路徑對用戶完成度和指標的影響。
5.AB測試的好處:
我講的過程中,也會聽到一些顧慮,覺得AB測試比較浪費時間和資源。確實AB測試有這個問題,但是有時候你不做測試,會有很大的風險。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做測試,但是有些事情不做測試有風險。
硅谷有名的增長專家說:
不做AB測試,相當于在100%的用戶上做測試,而且你還沒有那么多可學習的東西。因為你沒有對照組,不知道發生時候的效果,這時候有很大的風險。
AB測試有一些好處:
第一,可以量化結果,幫你看到結果到底是好還是壞的。
由于你是嚴格控制變量,你可以確定結果是好還是壞,就是因為你所做的改變。很多時候我們不做AB測試,做前后對比,會出現一些我們控制不了的變量,導致結果變了。
第二,試水新產品和功能,在小范圍里面做測試,可以降低風險。
第三,積累認知。其實測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我們學習的方式除了在書本上學習,如果能夠直接在產品上學習、用戶上學習,這是最直接的。
第四,形成增長文化,鼓勵所有人提出想法,參與進來,避免由最高決策者一個人主觀臆斷式的決策。
打好基礎之后,應用增長黑客的第二步就是去尋找增長機會。
我們先來講講如何從用戶激活這一塊找到機會。
用戶激活指的是從新用戶拉進來,到用戶留存中間的這一步。
為什么我先講用戶激活?因為用戶激活在很多公司里有點被忽略,而這一點上又存在很多的機會。
市場部負責拉新的部分,很多時候都會把精力放在拉新和獲客上,把這些人招攬進來。
產品部做蓋房子的事情,會搭建新的功能、開發新產品。
新用戶處于一個很微妙的境地,他被拉進來以后,市場部覺得他們的任務完成了,用戶已經進到產品里了;產品部覺得房子搭好了,你進來隨便逛吧。
但是我們想,現實中還有售樓小姐帶你隨便看,而你現在卻把用戶晾在那邊。這時候他有很多困惑,就容易流失掉了。
AARRR海盜增長框架:
這個思維模型,可以改善用戶激活狀況。
第一步,找到Aha時刻。
這是新用戶第一次認識到產品價值的時刻。
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美顏相機和軟件,對美顏相機一無所知的人下載了這個應用。這個動作本身并不代表她變成了你的用戶,她只是下載。
她什么時候知道這個產品價值?
是她打開美顏相機,給自己照了照片,發現自己變漂亮了。這時候她有驚喜的感覺,她知道這個產品是這樣的。
每個產品都有這樣的時刻,只不過我們沒有仔細地思考這個問題。
第二步,構建激活漏斗。
當你找到了AHA時刻,也就是激活之后,接下來你可以做的就是構建一個激活漏斗。
以一個應用做例子。
下載應用之后需要打開應用,需要完成注冊的第一步、注冊的第二步,完成整個注冊,還需要完成激活時刻,就是所謂的AHA時刻的標準。
做這個漏斗之后,可以把每一步進到下一步的人給量化,比如100個人下載了應用,80%人打開應用,而打開的人里面,83%的人完成了第一步。
當把數據列出來的時候,很明顯發現轉化效率最低的部分,這也是你的機會所在,可以把一個很復雜、很大的問題給細化,讓你精準找到現在應該發力的點。
你找到這個點以后,具體怎么改善?
第三步,應用四大原則。
1.增強動力
舉個例子,我們人做一件事情,即使這個事情很困難,如果動力很足,也會做完。
比如大學的時候要選課,我們一定要選上自己想選的課。
或者以前買火車票很困難,早起去排隊,即使這件事情很困難,但是動力很足的時候,也會完成。
所以一個思路,想辦法增強這些用戶的動力,可以通過文案、精美的設計,甚至通過一些補貼的方式。
2.去除障礙
在新用戶激活的流程中,一定要做到非常簡單。不要問用不到、可問可不問的信息,盡量留到激活之后。
因為那個時間新用戶的注意力非常有限,你把流程搞得很長很困難,他就流失了。我們情愿把事情推后,讓他之后做。
3.適時助推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推一把。這個人參與到了一半忘記了,就走掉了。你可以給他發個郵件、推送,通過這些外部渠道推他一把,來幫助他完成這些事情。
4.私人定制
如果用戶注冊的流程是個性化的,是針對個人興趣的,那我可以獨立完成。如果我發現你推薦的這些東西,根本是我不感興趣的,我就很容易流失掉。
當你找到了流失點、發力點,要應用這些原則不停地實驗改進,發現問題,分析數據,產生假設,設計實驗,衡量結果,不停地做這個循環。
第四步:不斷試驗改進
直到把這個點,本來是整個漏斗最低的點,提升到沒有太大潛力可以提升的地步,再找下一個可以發力的點。
接下來我們講講如何從用戶留存中尋找增長機會。
留存其實是個苦功夫,但留存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
留存幾乎是整個商業模式的驗證和產品質量的驗證。
花錢可以買來新用戶,但是買不到留存。也沒有一個商業模式,讓你一直給用戶錢,讓他持續使用你的產品。所以留存特別重要,留存很大程度上是產品決定的。
實事求是地說,很多產品設計的非常好,確實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它的留存就比較好。但是增長團隊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改善用戶的留存的。
怎么衡量和理解用戶留存?
1.留存曲線
第一,找到關鍵行為,它和AHA時刻比較一致。
因為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個關鍵的用戶行為,這是非常有價值的用戶行為。
比如鍛煉軟件希望用戶完成一次鍛煉,投資軟件希望用戶去投資,聽歌應用是希望用戶去聽歌。
第二,找到關鍵行為之后,去發現用戶的天然使用周期。
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用戶天天登錄。
比如有一些游戲,我希望他天天登錄,但是健身軟件一周來幾次就不錯了。
你不能改變用戶的行為,只能讓你的產品適應他的行為。所以,要發現天然的使用周期,當有了關鍵行為和天然使用周期就可以畫留存曲線。
比如,今年一月份,有多少用戶完成了關鍵行為。
比如健身。
新進來的用戶,多少人在一月份完成了健身,在2月份、3月份是否還持續健身。就是這么一個曲線,可以幫你看出幾件事。
比如,這個產品的留存率是不是在穩固提升。
因為頭幾個月肯定有一些用戶留不住,有一些人試一兩次就走了。但是你希望這個曲線之后變得比較平緩,就是有一部分人形成好的使用習慣,定期按照這個頻率使用你的產品。
當到了這個程度的時候,就是比較好的狀態。
2.案例:冥想應用Calm如何3X留存率
它通過數據分析,看這個產品里面的用戶很多使用行為,看哪個行為和用戶留存有非常強的正相關性,跑了非常多的數據分析。
它發現一個特別小的功能,每天給你發冥想提醒,你可以設9點鐘發提醒,該冥想了,然后發個推送。
使用這個功能的用戶非常少,但是所有使用這個功能的用戶,留存曲線比別的用戶好很多。
通過這個事情,它產生了一個洞察,也就是這個功能能夠幫助用戶留存。
這個功能本來是埋得非常深的,要跑到設置里面,再打開,才能做這個事情。它發現既然相關率這么高,那讓更多的人用這個功能,所以把這個功能做到非常明顯的位置。
通過AB測試的方式發現,果然當更多的人用了這個功能,他們的留存率也變好了。一個很小的變化,幫助它們把留存率提高到了原來的3倍。
3.留存的四個不同階段
留存有不同的階段,AHA時刻、新用戶的激活是留存的第一步。
因為沒有這一步,談不上留存,用戶根本不知道你的東西有什么用,也談不上回來重復使用。
第二步,有一個價值發現和習慣養成的過程。
比如我去采訪美國社交平臺Instagram的增長團隊,他們看新用戶激活和留存,是看新用戶生命周期的90天。
他們首先確保用戶達到了AHA時刻,第一次完成了某個關鍵行為。
他們還要確認在接下來的90天之內,每周至少一次做這件事情,直到90天以后用戶形成了這個習慣。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有時候我們比較容易忽視的。
第三步,長期來看,你需要持續給用戶提供價值,避免他們流失掉。
第四步,最終如果有用戶流失掉了,你希望把他們喚回。當然喚回這一步比較困難,成本也比較高,建議大家先做前面的事情。
4.提升用戶留存的八種武器
提高用戶留存有很多不同的手段,每個手段適用的時期也不一樣。這里面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有產品、有渠道、有促銷、有客服。
為什么說用戶留存非常重要?
它是商業模式的終極檢驗,也是需要全公司上上下下做的事情。它聽起來沒有拉新這么性感,但它是增長最關鍵的一部分。
我把它放在最后講,因為激活很容易找到機會,留存非常重要,而獲取它跟市場、產品、用戶的關系非常大,而且也是變動最大的點。
我簡單講一下普通的拉新,以及通過推薦方式拉新的方式。
1.用戶獲取的永恒公式
用戶獲取的永恒公式,做拉新的人知道,如果不限制預算,可以買到任何量的用戶。
但是你在拉新過程中,要去衡量你的用戶的生命周期價值。也就是說你能在他身上賺到多少錢,這不是眼前就能賺到,但是至少設一個時間。
比如三年之內,預計在這個用戶身上賺到10塊錢,我就愿意花低于10塊錢的成本把他拉進來,所以這是一個永恒的公式。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忘了這個問題,就去狂熱地拉新,這是不可取的。
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很多時候,在競爭壓力、各種方面考慮的情況下,你可能會決定去獲取一些成本比較高的用戶,因為這是你達到最終目標必不可少的部分。
所以它不是絕對的,但做增長的人要有這個意識,要去考慮用戶的生命周期價值。
怎么找用戶拉新的渠道?
2.五步走篩選用戶獲取渠道
第一,了解用戶群體。你的用戶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還是男性、女性,你了解他們之后,才會知道他們在什么樣的渠道出現。
第二,認識產品特點。你的產品是TO C、還是TO B的,這些都會有不一樣的渠道。
第三,列出備選渠道。根據第一二的認識,去列出來渠道。
第四,篩選最初渠道。建議找大體量的渠道,比如在美國就是谷歌、Facebook。這些渠道還有一個特點,它們都是線上的,可以隨時開、隨時停,很容易讓你做AB測試,這些都是優點。
如果一上來就做電視廣告,很多預算花出去了,潑出去的水也收不回來。所以最開始的建議找一些大體量,但是很靈活的渠道。
第五,持續不斷運營這些渠道,通過測試廣告、創意去優化它們的表現,持續嘗試一些新的渠道。
最理想的情況,找到獲取成本低、留存又好的用戶。
3.用戶推薦的六大類型:
國內的用戶推薦基于微信裂變玩得非常好,這里舉一些簡單例子,給大家拓寬一下思路。
① 口口相傳
其實就是用戶口碑。蘋果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非常好,就會不由自主去告訴朋友,幫它去傳播。
② 展示相傳
比如微信的搖一搖,它設計了一個動作,這個動作讓大家覺得很有趣。你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別人看到,就說這是什么意思?就會有好奇心做這個事。
③ 補貼推薦。比如國內的紅包。
④ 社交網絡用戶推薦。基于已有的社交網絡,去打造用戶的傳播鏈條。
⑤ 病毒傳播。剛才講了各種各樣刷爆朋友圈的海報、小程序非常多。
⑥ 產品內傳播機制
比如美國的一個游戲,你通不了關的時候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花錢買幣,另外可以在Facebook發帖,讓你的朋友知道。它把機制游戲化的放在產品里面,這也是一個很經典的傳播機制。
應用增長黑客的第三步就是打造一個增長引擎,最好的品牌都在把“增長”打造成一臺引擎。
增長的涵蓋面非常廣、變化非常快。
你想要持續不斷有新的好的創意、新的方法出來,在底層要有一臺引擎在轉,要不然你很難達到這種效果。
1.增長流程:大局觀+聚焦點
第一,要有好的增長流程。要有大局觀,大局觀就是北極星指標。
第二,去聚焦。當你找到聚焦領域杠桿的時候,頭腦風暴,快速上線實驗,做一個循環模式去學習迭代,改善你的指標。
從人員的角度來看,你還要有一個專門的增長團隊去推動這件事。
2.示例:Pinterest增長團隊構成
PINTEREST(照片分享,網站)的負責人是產品總裁,下面管五個細分團隊,包括流量、轉化、激活、留存、推薦??梢钥吹胶虯ARRR的模型非常像,每一個團隊下面都是一個小的跨功能團隊。
它的增長團隊和產品團隊是平行的兩個團隊。兩個團隊都有一些職能上的劃分,比如增長團隊更多關注新用戶激活的流程,負責各種郵件推送。而產品團隊是打造核心產品,打造一些核心的部分。
在我們的工作中,不太有資源就放那么大的增長團隊和細分團隊。
如果想要嘗試,可以組一個最小可行性的MVP的團隊。
我也建議在內部找一些成員,因為你的公司里面有一些跨界屬性的人。
比如分析能力非常強的產品經理,非常有產品思維的程序員,或者很想上手做事情的分析師,分析師一般有很多洞察,但是他不能改變什么,可能有一些分析師不想只是分析,也想做一點什么。
找這樣的人才,組成一個跨功能的團隊,有工程師、設計師、分析師、產品經理,如果某一個渠道很重要,可以找一個這個渠道的專家。
然后通過數據驅動實驗的方式,在2A3R生命周期里面找機會。
成功的關鍵,找到低垂果實,盡快開始實驗。
什么是低垂果實?
比如新用戶激活,因為它傳統屬于產品和市場這兩個功能之間的夾縫,它沒有得到那么多的關注,但是它很重要,所以很容易出成果。
3. 增長人才的七個特征:
很多公司招增長的人,市面上有增長經驗的人不太好找。這時候不要雇他的技能,而是雇他的潛質。有哪些潛質?
第一,不怕失敗,要有成長型的心態。因為實驗增長,這是件很難的事情,60%的AB測試可能都是失敗的。你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來面對這些失敗。
第二,天生比較好奇,很喜歡嘗試新的東西、關注新的東西。
第三,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分析能力要非常強。分析能力是找增長團隊人的時候,最重要的硬技能。大家可以看到,這套體系是非?;诜治龊瓦壿嫷?。
第四,要關注結果和影響。我找工程師、設計師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工程師、設計師不太適合做增長。
比如一些設計師非常主觀,他覺得我的設計最牛,你不能犧牲我的藝術性,不能犧牲用戶體驗,這時候他就不太適合。因為你需要學會看數據,如果數據反映出來這個設計雖然很美,但是結果不好,我們還是不要用。
第五,強大的執行力。
第六,善于溝通和布道。你需要協調,需要能夠很好的說服他們,所以這時候溝通能力非常重要。
第七,T型技能組,快速的學習能力。
我覺得周伯通很有增長人才的潛質,他一個人沒有辦法練武功的情況下,發展出了左右互搏的能力,非常善于學習,非常有原創性,也非常有死磕精神,就是溝通能力有點差。
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干貨清單
1.應用增長黑客系統的三個階段:
第一,建立增長根基;
第二,找到增長機會;
第三,打造增長引擎。
2.AB測試的類型:
文案測試、功能MVP、設計測試、路徑測試。
3.五步走篩選用戶獲取渠道:
第一,了解用戶群體。
第二,認識產品特點。
第三,列出備選渠道。
第四,篩選最初渠道。
4.用戶推薦的六大類型:
①口口相傳;②展示相傳;③補貼推薦;④社交網絡用戶推薦;⑤病毒傳播;⑥產品內傳播機制。
5.增長人才的七個特征:
第一,不怕失敗,要有成長型的心態;
第二,天生比較好奇,很很嘗試新的東西、關注新的東西;
第三,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分析能力要非常強;
第四,要關注結果和影響;
第五,強大的執行力;
第六,善于溝通和布道;
第七,T型技能組,快速的學習能力。
作者:贊賞小俠。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