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轉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從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行業,轉到互聯網行業。
幸好遇到了三節課,讓我對于轉行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也有了一條明確的路徑規劃。
課程已經進行到了第二周,應課堂作業要求,學員需要對學習成果做一個知識分享,對過去的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
因此,本次分享主要分為兩個大的部分,第一部分,簡單梳理課程內容;第二部分,談談我的一些學習心得。
課程的前兩周,沒有過多涉及具體運營工作中會用到的技能。
更多是在道的層面,帶領我們對運營本身有了初步的理解,以及領略了運營的工作流程,工作內容等。
對于運營,老黃的定義是:
所謂運營,就是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和資源投入,讓一件事兒能夠持續良性運轉。
并且以微信群的搭建管理舉例,詳細講解了運營的定義。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對于運營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所謂運營,其實就是產品與用戶之間的那座橋梁。
而運營人的工作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行為和資源投入(包括人財物等),共同來建立和維護好這座橋梁。
讓產品的價值能夠通過這座橋梁更好地傳遞給用戶,同時用戶的反饋也有了暢通的溝通渠道。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運營是個筐,啥都往里裝。
就是因為運營工作高度不標準,而不標準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運營面向的主體不同,運營手段和做的工作也會有所不同。
我們常見的電商運營,做的更多是客服、處理疑問、解決售后問題,還有促銷活動等。
各大商場、廣場常見的掃碼免費領取禮品活動。
以及人們經常用的餓了么/美團外賣,從優惠券的發放,個性化推薦。
以上這些,都叫運營。
第二,根據產品類型的不同分類,運營的工作也不同。
產品類型主要分為兩種:傳統產品、互聯網產品。
傳統產品,他們和用戶之間更像是Onenight的關系。
因此運營的目標,更多是以 成交,達成銷售業績 為導向。
而像 三節課、知乎 這樣的互聯網社區類產品,更多是以長期用戶維系為導向,在于和用戶長期的互動,為用戶提供長期價值。
不論是初創型企業,還是成熟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運營都包含四個大的流程。
根據產品形態,產品階段,以及當期最主要的關注點不同,制定不同的運營策略。
根據第一步制定的策略,合理分配資源,把目標細化為可執行的計劃。
執行第二步制定的行動計劃,達成預定的目標。
對第三步執行目標過程中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即:去向數據要迭代,也要向迭代要數據。
有一個事實是,相較于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很多職能分工極度不標準,尤其是【產品】和【運營】崗。
在傳統行業中,運營被分為市場部和銷售部,而且工作內容都是靜態的。
比如市場部負責廣告投放、產品推廣、獲取銷售線索、拓展銷售渠道,銷售部則是只負責拿下訂單。
而在互聯網行業中,運營是以目標為導向(獲取用戶,用戶維系),是動態的。
此外,即使在互聯網公司,根據公司發展階段不同,運營的職能分工也會有所不同。
比如早期互聯網公司,設置一個運營部,以目標為導向,完成用戶獲取、用戶維系等工作。
在這樣的公司,運營的工作會更加繁瑣,分工也不會特別明確。
而像新浪這樣成熟的互聯網公司,運營則被細分為不同的模塊,分別對應執行不同的運營任務。
按照老黃的劃分標準,運營人主要會經歷從P1小白,到P5高級專家的五個發展階段。
不同的級別,對應要求的認知和技能不同,薪資水平也有天壤之別。
P1小白,主要負責執行層面的事務,比如客服,打雜。
P2可以獨立負責一些小項目,比如策劃一個文案、開展一個活動等。
P3需要運營人在某一細分項比較專精,可以是文案、營銷、數據分析等。
到了P4、P5,則對運營人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帶團隊的能力,對用戶的需求把握,以及對行業的認知。
運營喵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和產品汪、程序猿經常互動,少不了撕逼。
尤其是運營和產品這對生死冤家(難兄難弟)。
因為各自站的立場不同,面對的問題也不同。
所以經常會出現:產品像一坨shit,難道也要逼著用戶吃下去嗎?
或者運營都干嗎吃的,人家的產品那么爛,數據都能蹭蹭的上漲等這樣的對白。
不過就像老黃說的,只是大家都是朝著產品更好的方向,撕逼也是有益處的。
再就是,運營和研發的關系。
老黃給出三點建議:一定要跟程序猿GG們搞好關系,一定盡量少提不靠譜的需求,一定盡量不要改需求。
時間過得真的很快,三節課運營P1課程已經開課半個月了,內容也已經學習到了第三章。
課程反復聽了幾次,過程中也有做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
但感覺就著現在的這點知識儲備,想要實現成功轉行,找到一份互聯網運營工作還是不夠。
Anyway,繼續跟著老黃的節奏學習思考吧,管他真理無窮。
始發于簡書:廖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