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產品經理的工作總是圍繞用戶展開,我們也說“以用戶為中心”,“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由于所處B端領域,本文是結合B端業務的一些思考。
用戶是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是產品的最終實際使用人。
在軟件開發中,我們的用戶是指使用我們的軟件(xx系統,App等)的人/群體,就是什么樣的人在使用你的產品用戶關心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產品能帶給他的收益。
而在產品初創時,我們經常提到“目標用戶”,會嘗試回答下面一些問:
產品設計會圍繞目標用戶展開,通過產品使得預期的目標用戶成為真實的用戶(使用者)。
目標用戶是指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對象。目標受眾是最有可能對您的產品或服務感興趣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特定人群。
簡單來說B端指面向企業的業務,C端指面向個人的業務。B端產品和C端產品還是有不同的,C端產品關注用戶,而B端還要考慮用戶和客戶和區別。
用戶和客戶的區別一個是消費者,一個是使用者。客戶是產品和服務的請求方、支付者,客戶一定是消費者。
舉例來說,負責軟件采購的最終決策者是老板,負責采購需求的業務方式企業(公司)里的信息部門(企業信息部,信息管理部,車聯網事業部等),而軟件可能為企業的各個部門提供服務,比如商城管理系統里,使用系統的部門與財務部,服務部等。甚至還會進一步區分用戶,比如為服務部使用的功能模塊還可能具體商戶接入使用,示例圖示如下:
備注解釋:上文中提到的系統,軟件,等,是B端的常見說法,也就是(軟件)產品,是一個意思。
用戶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創造更好更成功的產品。
一,對于新產品來說,用戶研究可以明確用戶需求點,幫助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選定產品的設計方向;二,對于已經發布的產品來說,用戶研究可以發現產品問題,幫助設計師優化產品體驗。
對公司設計產品來說,用戶研究可以節約寶貴的時間、開發成本和資源,創造更好更成功的產品。對用戶來說,用戶研究使得產品更加貼近他們的真實需求。
通過對用戶的理解,我們可以將用戶需要的功能設計得有用、易用并且強大,能解決實際問題。
不論是產品還是服務,關鍵是以人為本,滿足用戶的需求。如果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那么他們就不會選擇你,先搞清楚你的產品服務于誰,為用戶提供了什么價值。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根據具體的業務對“用戶”進行分解,對用戶進行分類。抽象出一部分群體用戶的共同特征,對共同行為總結和產生用戶定義。用戶分類可以幫助我們識別重點用戶,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思考,設計產品和產品運營。
我們說用戶,常常指的是用戶群體,是指一部分人群體表現出的特征的抽象,根據這些特征進行分類,并下定義(起個名字)。
比如,淘寶:買家、賣家、第三方服務商。知乎:可以分為提問者、回答者、吃瓜群眾。
常見的有新人、中間用戶和專家。由于中間用戶在數量上永遠占據著最大優勢,產品要想存活,就必須抓住中間用戶。盡大限度地為中間用戶設計和優化,既不迎合新手用戶,也不迎合專家用戶。這并不代表完全不考慮曲線兩側的新手用戶和專家用戶。首先讓新手用戶快速、無痛苦地成為中間用戶;避免為想成為專家的用戶設置障礙;讓永久的中間用戶感到愉快。
比如:年齡、性別、職業、所在地、消費水平。使用前提是結合業務,更多的是作為特征。比如奶粉,不按同的年齡段分一段二段的奶粉。
這個是根據你具體的業務來了,比如航旅的,可以按照用戶累積里程分為普通、銀卡、金卡、鉑金。比如商場ERP系統中分服務部人員,商務,客服等。
用戶分級即按重要程度進行劃分,即篩選出哪些對你是最重要的用戶,以及次重要用戶,重點關注核心用戶,為核心用戶創造價值。比如運營時對于不同的分級用戶,你要用不同的用戶策略去進行運營。淘寶將優質的大型正規商家和中小草根賣家區分開來,后來針對市場再次細分,推出了天貓。
從用戶最早下載APP,注冊,第一次使用,使用初期,中期,后期,以及流失,召回等等,每個維度用戶運營都應該制定不同運營策略。
user value is about their experience of using a product or service and the immediate benefits to the user.用戶價值:用戶價值是人們在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的直接收益。
用戶價值可以是功能性的(例如節省時間),情感的(例如不那么焦慮)或社交的(例如認識某人)。
在進行產品/功能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它對于用戶的價值是什么?是不是用戶需要的?給用戶帶來什么利益?貨幣流動的實質是價值的相互流動,在互聯網產品里同樣存在,用戶與產品方在交互的過程中,伴隨著需求在不斷被滿足的價值流動。商業的本質是價值流動,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要如何體現出用戶價值,還是得圍繞產品和服務的本質作為思考的基礎。B端產品是面向企業用戶提供商業服務,或實現商業目的而設計的系統。常見的B端系統有: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OMS訂單管理系統等。大多是解決的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效率問題,所有的核心需求都會走向降本增效的問題。
降本指的是降低成本。企業常見的成本就是人員成本、資產成本、房屋成本。簡單說就是,我們的系統是幫助企業省錢。比如CRM系統,其實是減少了管理客戶的成本;倉儲管理系統降低管理倉庫物料等的人員成本,存儲成本等。
所謂的提效,即提高效率。為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和外部業務處理提升工作效率,比如流程審批類、財務管理,銷售訂單管理。比如智能營銷系統幫助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提高獲取訂單的能力等。
無論商業怎么變化,都是在圍繞兩點出發: 一是提升效率,變得更快;二是降低成本,變得更省錢。
B端產品要為“客戶”創造價值,降本增效。要為“用戶”提供優秀的用用戶體驗。B端產品重視用戶體驗,它直接影響到了B端人員的工作效率,對軟件后續的合作也有重大的影響。
騰訊在產品研發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打造過幾千款產品、擁有3100多名產品經理,如何做到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提到四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定義用戶產品初創,需要思考你的產品服務于誰,目標用戶是怎樣一群人,他們的喜好是什么,在什么場景下使用產品。
第二,接近用戶真正理解用戶,光靠空想是不行的,得真刀真槍去接近他們。用戶訪談、回復發帖、閱讀反饋、問卷調研、走進場景、觀察用戶行為、分析用戶數據……這些都是我們接近用戶的方法。
第三、了解用戶接近用戶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用戶,特別當你面對海量用戶時,你需要變換不同身份、角度、環境、場景,理解各種用戶群的使用需求。
最后,變成用戶把思維改變為用戶模式,或者自己本身就是產品的忠實用戶,這是做任何產品的最佳狀態,這需要洞察人性、以己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