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真实露脸自拍10p,成人国产精品秘?久久久按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幫助

營銷心理學:運營人必須知道的7大用戶轉化套路

2019-11-18 15:20 運營文檔
這個技能,就是營銷心理學,接下來就介紹7種常用的、有效的、基于營銷心理學的轉化套路。

運營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直堅持的答案是,為用戶創造價值。

但是,只創造價值管用嗎?不一定,產品足夠好,服務有周到,用戶就會愿意買單了?那是長期的事情。

在這個競爭激烈、資本短視的市場里,跑馬圈地是一定要做的事情,而且口碑的爆發也是需要一定用戶基數的,而作為運營的你,則必須掌握點除“用服務打動用戶”之外的技能。

這個技能,就是營銷心理學,接下來就介紹7種常用的、有效的、基于營銷心理學的轉化套路。

誘餌效應

為啥用戶看兩個產品會猶豫不決,這是因為心里沒有價值衡量器,即關注產品間的相對優勢,不關注實際價值。

這就是一種“相對論”,別人說那個商品好,你就會傾向那一種,沒有對產品所謂的滿意,只有相對滿意。

為什么?因為人類行為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很少不對比就選擇,不但喜歡兩兩比較,還喜歡集中比較。

比如a、b、c三個商品,a是爆款,b和a同價,c是新款且略便宜,和b銷量差不多。

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會選c,但實際人們會選a,因為在c映襯下,更容易選擇爆款,c成了促進者。

如果給c一個名字,叫做誘餌,而這樣的現象,則是誘餌效應,就是兩個難選擇的選項,加入誘餌會促進另一個的購買。

誘餌效應有個特征,就是有多個因素要考慮,而且各有優劣,難以取舍,而最常見的誘餌效應,叫做非對稱壓倒劣勢。

簡單來說就是c在各方面都比a差,但和b不相上下,通過這種非對稱性的比較,在a和b的抉擇中a會勝出。

比如給課程定價,線上課100,社群課500,社群+線上課500,多數人就會選擇第三種課程。

當然,在設置誘餌時要注意一個前提,一定要基于某種產品或性價比優勢,否則就把用戶當傻子了。

錨定效應

為什么你看見很久就想買的書忽然打了半價,一點不猶豫就買了?這是因為錨定效應。

什么是錨定效應?價格高于參照物,就覺得貴不想買,價格低于參照物,覺得很劃算就會購買,而參照物的價格,就是“錨”。

其實,“錨”的真實含義逼著要復雜,比如你對某個事物做定量估測時,會把某些特定值當起始值,這就是錨,而它限制了估測值。

說白了,就是你對事物的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會影響你對該事物的后續判斷,像錨一樣固定在哪里。

錨定效應很容易用在價格策略上,所以也叫做價格錨定。

比如要買電腦,一臺原價6000,促銷4999,另一臺原價5900,促銷4998,顯然第一臺更劃算。

所以,簡單分析的話可以發現,打很低折扣、放高價品推低價品,都是價格錨定的應用手段。

羊群效應

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推動高價品的銷量?辦法是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就是基于對他人行為來判斷事物好壞,然后再效仿,并決定養成長期習慣。

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也是理性決策方式,但卻非常容易被商家利用的。

比如一個煎餅鋪子前排著長隊,就可能利用的羊群效應來制造火爆的假象,以此吸引路人排隊購買。

線下場景很容易用到羊群效應,線上怎么搞?有一個很討巧的方式,就是在文案里告訴用戶你的產品很受歡迎即可。

比如增加用戶的曬單推薦,這會增加產品的可信度和文案轉化效果,再比如直接寫最暢銷等字樣,或者用暗示的方式,比如香飄飄的“繞地球三圈”。

當然,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如實展示數字,比如“已有12345人參加了某某活動,你咋還不來”。

其實對于從眾來說,一定要理解這個“眾”字,它不是指人超級多,而是指同類人群。

只要你能準確告訴你要影響的那個人,聽了你的指示,就能成為他希望加入的群體的一員,你就能很好施加影響。

奧巴馬選舉時就利用了這個套路,他邀請注冊選民查詢多少和他們同名的人投了票。

這個例子深刻揭示了從眾的本質:跟從一個自己認同的群體。

那這個本質的背后是什么?尋找身份,創造標簽。

利用人們尋找身份和標簽,是標題黨們的慣用手段,這樣的大神就太多了,比如已經被封的咪蒙。

當然,羊群效應也有另一個啟示,那就是一定要把老用戶和新用戶區分開,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所以,掌握了羊群效應這個套路,會讓營銷事半功倍,也會讓自己少上當。

規避效應

為什么產品要漲價?除了因為成本,還有一個原因是規避效應,即損失厭惡。

什么是損失厭惡?指人們面對同樣收益和損失時,后者更令人難以接受,即對損失很敏感。

比如,你丟了100元和撿到100元相比,前者更容易讓你產生“刻骨銘心”的感受,耿耿于懷。

因為對損失敏感,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辦法去提高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就可以省掉打折的錢,定高價。

具體來說,利用這個心理來進行營銷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激起損失厭惡,一種是規避損失厭惡。

比如,強調“最后一天”能激起用戶擔心錯失報名的損失厭惡,強調“考不過退費”會規避用戶擔心學費打水漂的損失厭惡。

所以,無論是激起還是規避,都會促進消費者的支付意愿。

這讓我想起了新世相的營銷課,他們設定每報名超過一定人數就漲一定價格,我的很多朋友都因為這種設定而報了名。

這就是規避效應的威力。

精確效應

有一些產品的價格很有意思,很少出現5000這樣的大整數,而是把價格扣到很細,比如4880。

這是為什么?原來,5000的價格會被人們認為是隨意定價,而后者才是謹慎評估。

被認為隨意定價的產品會讓用戶覺得留了更多盈利空間,而價格越細反而會被認為是良心。

雖然感覺很無語,但這是被科學證明的。

研究表明,接到精確報價的人會更容易認為對方花了一定時間和心思在定價上,并有充足的理由支持。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無論精確的定價比類似于5000這樣的大整數高還是低,都不影響這個效應。

這就是“精確效應”。

所以,如果你有幸涉及到高單價產品,可以好好研究和利用這一效應。

降檔效應

為什么很多知識付費產品的價格都是以9為結尾?

其背后有兩點原因,一個是前面說的精確效應,另一個是降檔效應。

那么,什么是降檔效應?一個產品標價19.99元,很容易被歸到“不到20元”那一檔,而超過這個價格,就進入20元檔位,前者就被稱為“降檔”。

其實,降檔效應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左位效應,原因是19.99左邊是1,20的左邊是2,這很造成非常大的視覺沖擊,可見,一個數字9就讓人們對價格產生這樣大的偏差。

那么,可以怎樣利用降檔效應?

一個辦法是和誘餌效應結合,比如兩個產品a和b,如果a是主推的產品,就可以用降檔效應定帶數字9的價格,而b放一個整數,進行升檔,這樣就達到力推產品a的目的。

另一個辦法是逆向應用,比如用整數價格賣某一高端產品,不用數字9作為定價,因為9會顯得便宜,而高端產品一定要突出“貴”,這樣就可以提升銷量了。

免費效應

為什么網購時會發現多了很多你原本沒想買的東西,他們是怎么來的?答案是免費效應。

為什么免費效應有這樣的效果?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可以說明。

找來一些志愿者,給他們免費巧克力,找來另一些消費者,給他們打折巧克力,最后發現,大部分人都去拿免費的巧克力。

這個實驗證明了免費比打折有更大的吸引力,并且更能引起消費者的情緒反應。

免費是什么反應?賺到的感覺。打折呢?關注是否有更低的折扣。

當然,總免費不就虧了嗎?這里面是有設計的,即把免費產品和促銷品捆綁銷售,這樣消費者就會買更多商品,而免費還可能刺激他們愿意花高價,甚至做口碑宣傳。

其實,免費效應不僅體現在捆綁銷售這一種,而是有五個類型:

 

體驗型:免費領小樣試用,體驗不錯就下單,試聽課就是這個道理。

平臺型:平臺提供免費服務,但在平臺購買第三方要付費,比如appstore,視頻網站。

組合型:免費產品與付費產品組合,免費產品為誘餌;跨行業互贈產品;按產品線設計免費、高級、定制等多版本。

人群型:一部分人免費,另一部分人收費,比如轉介紹送自己免費資格,送好友一定面額優惠券。

時間型:特殊時間免費,常規時間收費,比如會員日或生日當天免費購物,上午觀影免費等。

總之,免費給人的感覺很爽,是非理性興奮的來源,這是因為我們會重視失去,不重視得到。

這是人性的弱點,但卻是營銷的起點。

最后的話

相信通過以上的介紹,你已經了解營銷心理學的重要,而這些營銷套路,每一個都可以好好琢磨使用,至于效果,就看你的理解了。

總之,實踐出真知,只有試過才知道效果,不要怕用戶疲倦,也不要怕毫無反應。

Just do it。


相關推薦

QQ在線咨詢
AI智能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