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線教育,一個是風口上的技術,一個是風口上的行業,如果相互結合,能夠給人口紅利見頂的互聯網下半場帶來什么驚喜嗎?
開門見山!本文將從三個維度分析區塊鏈教育行業的應用,文章結構:
說道區塊鏈,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會想到比特幣、挖礦、虛擬泡沫。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數據的本身是什么——去中心化的數據庫。那么有2個關鍵詞——去中心化+數據庫。
這里就要說說什么是中心化:淘寶是中心化,他把商家集合起來,再進行發放;抖音頭條也是中心化,收集一些你感興趣的信息流,然后進行智能推薦。
所以很明顯,中心化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一旦脫離了中心就無法獲取相應信息了,進行相應服務了。
那么去中心化,有三點優勢:不需要強大的中心樞紐,由節點決定中心。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分配自己想要去的平臺(中心),從而各個節點進行連接互動,從而提供各種服務。
那么什么是去中心化的應用呢?
目前還沒有完全去中心化的產品,朋友圈、微博故事,算上半個去中心化。
為什么沒有孵化出全去中心化的產品呢?
當然是區塊鏈私有化的技術還沒有突破……
那么什么是數據庫呢?
無非是一種存儲方式,電子化的文件柜,把你的各種信息存在里面,包括不限于文字,圖片等等……這個很好理解。
去中心化+數據化,決定了區塊鏈更加核心的特點—開放、獨立、安全、匿名。
技術開源,除了私有信息被加上了加密代碼,意外其他信息都有跡可循。
不需要依靠第三方算法,服務器本地化,每個人都是中心,不需要進行人為的干預。
技術層面,只有掌握超過一半的節點數據才能進行網絡修改。
節點信息交流,本地處理,不需要驗證。
目前大家瘋狂入軍教育市場,上市公司、細分領域獨角獸層出不窮,開始玩出各種花樣,其實歸根結底就三個點:教師,教學方式,用戶群體(學生+家長)。
某某機構或者公司作為中心,要么就是線上賣課,要么就是線上宣傳。然后加上一些新奇的教學模式,有趣的互動,留住學生/家長。
但是隨著大量公司的入局,競爭壓力激增,教育行業一定會面臨成本激增、教師資源被搶奪、教學模式被借鑒等一系列的問題。
那些所謂的壁壘其實無跡可尋,在線教育的市場跟潛力毋庸置疑。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未來的確是讓人堪憂的——增長放緩,市場化困難,在任何行業都通用的難題,在這個興起的的行業也一樣適用。一邊是時市場規模逐漸見頂,一邊是轉化率堪憂,變現困難等一系列難題。
在眾多上市的在線教育企業中,大多是處于虧損賺吆喝狀態。
以國內最大的在線教育平臺之一尚德機構為例,2016-2018年,尚德機構分別虧損約2.54億元、9.19億元和9.27億元。今年上半年亦已虧損1.26億元。
此外,無憂英語上市后多年處于虧損狀態,其公布的財報也顯示,2016~2018年,無憂英語分別虧損約5.15億元、5.81億元和4.17億元。
一邊是市場逐漸飽和,競爭壓力變大。在大家搶生源,搶名師,搶占流量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想象其他辦法呢?
其實,國外早早以及開始適用區塊鏈對教育進行布局:
當然安全性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一大特點我們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將在線教育本土化呢?
在線教育可以分為組織者(平臺機構)、參與者(學生,家長)、領導者(老師,教員)。
以前幾乎都是組織者進行一些信息收集,然后進行相應的分發(家長,自主選課也算信息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心化思維——參與者,收到組織者的影響,進行選擇,或者被迫選擇。
那么現在可以如何操作呢?
本地系統自動挖掘數據進行配對,配對完成,則提供相應服務。是不是很像AI教育???
沒錯,但是區別是:不同于人工智能(智障),區別是區塊鏈會針對信息進行合理優化,而且信息透明化,家長可以隨時查看教學進度,老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情況……
那么好處是什么呢?
那么組織者如何收益?
之前有說過了,區塊鏈私有化還存在很大的技術限制,所以目前都很扯,但是我們可以發揮平臺優勢,把相應信息存在在平臺上,建立起一個平臺數據庫,然后進行解析核對。
然后進行資源分發嗎?
是的,把組織者當成一個區塊鏈,業務模式解決技術難題。那么我們如何做呢?
區別于一般的中心化內容分發,這里的數據中心是透明公開的,老師和學生公用一個數據庫,一個教學資源庫,接住平臺彼此互通。把區塊鏈的思想導入平臺,平臺形成一個偽中心,然后結合人工智能進行AI分配,真正的小中心在家長、在教員。
未來,我相信區塊鏈,技術一定會落實到各個場景,等到政策開放,技術突破,就會創造大量風口,依業務優勢產出的產品經理,劣勢越來越明顯,所以大家技術趕緊學起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