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電商與社區是什么鬼?能不能做到結合?或者有什么需要我們產品狗們注意的?
首先,我們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電商平臺到底處于什么情況?
那么作為電商尤其應該考慮一個合理的架構系統,都說電商的架構系統與他的研發技術密不可分,這確實是這樣的。一個很實在的場景:商品秒殺,如果能夠在大量流量引入的時候保證不卡頓、或者延遲為最短的。
因此如果將秒殺系統單獨進行架構處理,或許就會好很多。或者代碼優化也能提高效能,例如對于SQL語句的優化,能更好地利用索引;Java/C++邏輯的優化,減少了不必要的循環和復雜的操作。
電商的產品經理無非就是怎么通過官網或者活動頁面產生訂單,那么每一個頁面的產品規劃都要盡可能承載的功能與內容。
比如支付頁面,在完成訂單交易之后,還可以給予用戶帶來什么?
如對于支付頁面,我們不妨可以試試,增加一些如下的內容:
這樣可以保證在進入官網的UV能夠完整的利用,而不是在某個頁面完成動作之后就退出了,盡可能的為更多的頁面增加入口。
說道FEED,很多產品新人會問到底是什么?
其實,FEED就是一種屬性。
這里FEED還有一維二維之分:
以上是電商產品的思考維度。
之前自己在負責騰訊云的官網設計,那么在這里我們做了一塊騰云閣的社區。
對于這個社區,我們的方針就是做UGC,高質量的UGC來引導。當然無論是哪個社區,UGC的產出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能夠有互動的高頻率用戶行為,如點贊、評論、發文章等。
那對于一個社區,作為產品經理,我們首先要明確:
還是要先找準自己產品的定位,是什么樣的社區,目標用戶是什么樣的群體,什么樣的內容是適合該用戶群體消費的。找到了產品的定位之后,根據產品定位確定社區產出內容的大致方向。然后要進行穩定長期的輸出,這些可以使內容框架從0到0.5,剩下的0.5要根據社區的氛圍,用戶的反饋,再對內容框架進行調整和優化。
當社區的目標確定了,我們產品可以參考競品做為基礎,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思考這個社區到底和目標的結合方式在哪里?比如我們騰訊云的社區,那么就是為了導購變現,為了引導用戶去購買使用我們的產品,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輕量的引導,這樣也不需要去單獨開發單獨的獨立系統、訂單管理系統等。
適用導購變現的主要是獨立的網站、APP產品,這類產品或通過內容、或通過社區,具備了足夠用戶量和活躍度。
活躍度分析
當然我們作為社區,用戶的停留時間長、活躍指數也需要時刻進行分析。
一個好的社區總結為以下幾點:
建立內容社區的用戶參與度模型,觀察每一個階段的用戶轉化。
最后,數據有對比才有價值。除了要查看本周、本月數據,還要和上月、上周數據做對比才能衡量出本階段的運營成果。
其中最后的漏斗轉化,作為頁面優化的重要依據。
社區與電商的結合,最終目標是提升轉化率,因此對于社區還是那句話,UGC的輸出至關重要。
作者:Kevin(個人微信公眾號:KEVIN) ,是一名產品經理,坐標深圳。歡迎產品朋友們一起交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