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拖了蠻久的問題,源于后臺一位讀者的留言,她問我,新產品上線前,要做哪些準備,希望比從零里的描述更詳細一些。我想,更詳細,有點難,那就試圖更清晰一點吧。以我的經驗,我將今天的內容拆分成Web產品和App產品兩類來談。
Web 產品
準備工作列表
1、目標用戶梳理
2、前期宣傳渠道準備
3、前期活動準備
4、種子用戶召集
5、運營目標梳理
6、運營風險分析
1、目標用戶梳理
產品要上線了,運營一定要知道這產品會給什么樣的用戶用。
譬如,一個科技媒體網站,使用者就是對科技有興趣的作者和讀者。
譬如,一個母嬰用戶電商,使用者就是已婚的準媽媽和媽媽。
譬如,一個凈水器品牌官網,使用者就是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顧客。
2、前期宣傳渠道準備
這個比較復雜,不要拘泥于字眼。
宣傳渠道≠廣告投放
這一點請謹記在心。
前期的目標用戶搞清楚之后,對于廣告和軟文渠道來說的選擇是必備的。
同時,還要考慮網站的SEO、百度百科、百度問答等渠道的露出。
3、前期活動準備
寫這一條是因為,有些產品,需要在上線前期做活動準備。
但活動的目的是為了第四點:種子用戶召集,以及通過有活動和無活動的數據對比,了解客群對產品的粘性。
有些產品,不需要考慮前期活動,或者,需要僅考慮針對特定用戶的前期活動。
譬如,內容社區,就屬于前期可以不做活動,或針對內容供應者的活動。
關于活動,可以參見本文:吃多了都是毒,別把活動當主食
4、種子用戶召集
這是一件大事兒,不管什么產品,Web或者App、媒體或者電商,都需要種子用戶。
所以很關鍵的是,你要界定什么樣的用戶是你的種子用戶。
譬如,導購類的站點,種子用戶可能是某個領域的購物達人。
譬如,比價類的站點,種子用戶是那些對價格敏感的顧客。
確定了種子用戶,接下來就要召集了。
如何召集,各有各的辦法,沒有一個標準的流程。
利用IM、郵件等方式與種子保持聯系。
5、運營目標梳理
對新產品來說,運營目標是很重要的,這個目標的梳理,必須是可量化的,有測量標準的;同時也需要有虛的部分。
用比較標準化的說法就是:
產品的遠景和可控的分步實現
當然,不要做太遠的規劃,規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6、運營風險分析
運營風險要先考慮好,什么是運營風險?
服務器夠不夠用,多少用戶數和訪問流量會帶來瓶頸,技術同事有沒有做好預案?
如果做了活動設計,又沒有漏洞,會不會被刷,成本能不能控制住?
沒人來怎么辦?有沒有輔助措施?
風險很多,盡量考慮全面。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
太極端的情況,不要刻意討論
譬如,世界大戰爆發、服務器機房燒了……
為啥呢?因為這些風險完全不在你的控制范圍之內。
準備工作列表
1、目標用戶梳理
2、應用商店準備
3、前期宣傳準備
4、種子用戶召集
5、運營目標梳理
6、運營風險分析
對,你沒看錯,我的經驗中,Web和App的區別僅有兩項:
應用商店準備
對此,我要說的是:
請找一個靠譜的渠道推廣經理
請找一個靠譜的渠道推廣經理
請找一個靠譜的渠道推廣經理
靠譜的渠道推廣經理會有自己關系非常好的應用商店渠道,可以給新產品很大的幫助。
當然,這一點,主要針對的是國內的安卓應用市場。
如果你的應用,能夠成功申請首發,在早期應用需要更多露出和觸達用戶的時候,能夠給你極大的幫助。
譬如,我目前正在做的這個叫做「十萬個吃什么」的項目,上架小米商店后,獲得一次首發,直接帶來的是3天2萬的裝機量。
當然,由于我們前期產品準備不足,留存做的很差,浪費了一次首發。
所以,在此之前,產品請做的好一些。
而在產品OK的情況下,如果缺了這么一個角色,那就真的很可惜。
前期宣傳準備
好了,說了應用商店之后,宣傳對于App來說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傳統的線上渠道依然重要,但同時,由于App的特性,你可能還會更多的涉及到地推宣傳等方式——不過,地推我完全沒經驗,所以就不扯淡了。
對于線上的渠道來說,科技媒體的露出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又一些渠道你可以用。
譬如:最美應用、好產品等。
可以在這些渠道嘗試做露出,當然,最美是面向用戶的,而好產品是面向業內的,可以自己先去體驗一下,看看是否合適。這個話題其實
還蠻難做比較多的總結的
如果你有不清楚的,可以直接關注亮哥的微信公眾號:張記雜貨鋪
或是加鐵南微信:Jienna919拉你進群微基亮哥
加鐵南請一定注明身份信息,描述一下你的產品是什么,然后咱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者:張亮-leo
來源:互聯網早讀課
原文地址:http://zaodula.com/archives/1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