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經濟”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漢語新詞之一。隨著女性經濟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圍繞著女性理財、消費的觀點形成了特有的經濟圈和經濟現象。
現代女性擁有了很多的教育和機會,她們推崇”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購物更多是為了開心”,購物成為了當代女性發泄壓力的重要渠道。
”女人永遠少一只口紅,永遠少一瓶香水“說的就是女性的消費心理,不管擁有再多的化妝品和漂亮衣服,都永遠覺得自己衣柜里沒有衣服穿,新出的口紅色號永遠更適合自己。加之當代社交網絡無處不在的”種草“,使得天生就對美麗事物沒有抵抗力的女性,更加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消費欲望。
中國移動互聯網女性人群占全網的47%,用戶規模增速超全網,00后女性成為一股新勢力,總體規模超4000萬,增速達到18%,是全體女性群體增速的3倍。
著名經濟學家史清琪女士提出了”女性經濟“,也就是”她經濟“的概念。史清琪女士指出,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從女性的視角來確定自己的消費群,研制并開發新產品。從需求和消費群體來劃分,女性消費需求呈現出“膨脹的消費欲望”,引導了一系列新的消費趨勢,為品牌提供了無限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女性消費者在注重產品質量和實用性的同時,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悅和滿足。女性消費者購買一件商品的目的不僅僅是處于生活需求,像”衣柜里永遠缺一件衣服“、“女人永遠缺一只口紅”的現象指的是女性消費者在對待購物上,情感需求遠大于實際生活需求。
“女人是感性的動物,尤其是碰見自己喜歡的事物和人,如果你覺得一個女人及其理性,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碰上她怦然心動的事物和人物。”
現代女性偏好那些能與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鳴感的商品或服務,往往女性購買一件商品的理由男性覺得難以理解,因為女性在購物時是基于商品的外觀以及帶給的幸福感和儀式感來權衡的,商品的名稱、外觀、色彩以及消費環境的差別都可能成為女性產生沖動型和誘發性購買行為的因素。所以瞄準“她經濟”的商家在商品的外觀上、消費環境上更加注重,幸福感和儀式感也是商家絞盡腦汁的消費吸引原則。
由于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提高,當代女性不再滿足于一成不變的生活,千篇一律的愛在形象。她們追求生活的多樣化,希望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在不同的商品和消費體驗中可以感受別樣人生,轉換身份體驗別人的生活,俗稱代入感。
女性消費者更多希望的是品牌可以實現她們的多樣性要求,上班時靜若處子,下班后動若脫兔,所以這也造就了當下女性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不高,想讓消費者提高對品牌的忠誠度,品牌必須順勢而為,呈現多樣化的一面。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那些個性化服裝品牌,不管是國潮風,還是嘻哈風,女性消費者都是希冀這些衣物可以展示自己的個性。
一個品牌之所以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是因為當顧客使用產品時感受到了人格個性化的提升,這是一種購物的個性化體驗。個性化消費時代,商品的作用更加具有社交性,簡單來說就是社交名片,穿著打扮會體現一個人的品味,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和性格。
儀式感消費在“她經濟”下大放異彩,對于女性消費者而言,“儀式感”是女性內心自我提升的一種體現,是生活中自我暗示的一個工具。
儀式感不僅可以撫慰女性的內心情感表達的剛需,比如小家電帶給人的幸福感,手賬帶給人的儀式感,儀式感消費詩化了生活的美好。
而且可以獲得在社交媒體“打卡”的成就感,vlog的出現把儀式感生活推向了社交網絡的“美好生活”標配寶座,無數少男少女試圖模仿vlogger的儀式感“美好生活”,儀式感消費變得至關重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眾多女性開始了身份的轉變,社會要求的傳統女性模樣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今的時代,甚至“傳統女性”、“傳統男性’等詞語已經成為了一種拐著彎罵人的方式。女性從繁重瑣碎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留給自己的時間明顯更多。
休閑不僅是新時代女性消費者的一大特點,而且是”她經濟“引導下的主要消費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5歲至40歲的中國女性白領閑暇時光更鐘愛健身或者是美容,多數都擁有健身卡或者是美容卡。
“女性天生不具有安全感”這個命題似乎永遠找不出答案,但是現代女性卻在身體力行證明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當代女性更多地開始自己購房購車。
傳統觀念認為,購房購車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只要負責好好養家生娃、貌美如花即可。如今女性的購房購車貸款率在直線上升,同時購房被認為是現代女性消費中最具潛力的一個領域。
自立更生是當代女性的特點,所以商家可以嘗試用男性化視角來理解女性的消費觀,比如房子、車子、電競、拳擊等項目都是當代女性會考慮的消費項目。
當代女性無不在追求“又美又剛,可甜可鹽。”
基于對”她經濟“下的消費趨勢的分析,品牌應該注重在產品外觀上、產品功能上、消費環境上,著重把握女性消費者的心理發展趨勢,不斷滿足”復雜的女人心“,并且不斷超越女性消費者的心理期待。
企業想要精準對準“她經濟”,就必須改變傳統的市場定位策略,應該針對當代女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進行全新的市場定位,使企業形象更加契合消費者的期待。
Ubras女王節營銷的傳播主題 #我的舒適沒有圈# ,海報展示了6位不用年齡、身份和體態的女性,用她們各自不同的故事詮釋了一個共同的概念#我的舒適沒有圈#。
1、職場新媽媽的內心獨白:“孩子和工作都是我的安全感,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堅強外殼。”;
2、職場女滑手的內心獨白:“嚴絲合縫的西裝,關不住我腳踩滑板的自由。”;
3、社恐女孩的內心獨白:”我多想些像它一樣,在一起不說話也不會尷尬的朋友“;
4、獨自旅行達人的內心獨白:”把蒲公英吹向世界地圖,它會告訴我下一站去哪里。”;
5、圓圓(微胖)的舞者的內心獨白:”胖女孩怎樣跳舞好看?跳到本姑娘開心就好看。“;6、辭職留學生的內心獨白:”用與謀已久的辭職留學,和那個再普通不過的自己告別。“
Ubras針對現代生活中的不同類型女性,以最貼近她們內心心聲的文案表達了當代女性的價值觀、世界觀。
戳心的文案表達出了現代女性的心聲,品牌在進行市場定位的時候,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目標用戶,傳統營銷理念講求品牌要了解用戶的需求,新時代營銷理念講求品牌要了解的“癢點”,她經濟下的營銷理念講求品牌要了解女性用戶的困境和焦慮,做一個傾聽者,把她們的心聲說出來,做安靜的聆聽者,與用戶做朋友。
男女天生的不同導致了男性消費更多是理性需求,女性消費更多是情感訴求。
在當今這個圖片時代,拍照對于女性來說成為了一種剛需,美圖手機就瞄準了女性消費者的這個情感訴求。
在2012年,多數人的手機還處在3000—4000的價位,但是美圖手機就賣到了5000元的價位。在美圖手機問世之前,大多數女性用戶都知道美圖秀秀這個軟件。
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圖秀秀的用戶70%是女性。毋庸置疑美圖手機的成功大多數是源于美圖秀秀軟件的用戶鋪墊。
女性消費者選擇手機時考慮的更多的是手機的拍照功能,不像男性消費者考慮的更多的是手機的性能、性價比。所以蘋果手機、三星手機的女性擁護者就會比Vivo、OPPO的多。
了解女性消費者的想法很重要,注重女性消費者的情感訴求。她經濟下的品牌營銷之道是做一個“懂女人心的品牌”。
不管是男性消費者還是女性消費者,都希望商品可以展現自己“最佳的一面”,而女性消費者在這方面的訴求會更加強烈,品牌要懂得抓住用戶的潛在需求。
90年代風靡全國的“玉蘭油姐姐”,到如今刷屏各大社交平臺的“無懼年齡”,OLAY一直有自己鮮明的品牌人設。
OLAY今年春節的“下一站,無懼年齡”,反逼婚勵志視頻呈現了當代女性的自信姿態,真實描述了當下女性的婚戀觀,抓住了女性消費者的情感需求痛點,重塑了女性價值。
OLAY在今年的國際三八婦女節上,請來高圓圓、林志玲、宋茜、何穗等四位代言人與其他來自各行各業、不同身份的素人女性,共同講述關于自己的“數字定義”,向消費者分享了100個無懼年齡的故事。這一廣告片被稱為是“史上最成功的婦女節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