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奚夢瑤在維密表演中上演‘世紀大摔跤’,從她摔完后,一直到我發稿——
微博熱搜榜爆了,是繼前幾個月求錘得錘后難得的全民大熱點。
微信公眾號爆了,關注的賬號中,一半以上都在說奚夢瑤,領域橫跨互聯網、職場、心靈雞湯、學習干貨平臺····
各個新聞或者視頻平臺推送的內容也都與奚夢瑤有關······
那如果你要問我,接收完這些內容以后,獲得了什么有用的信息。我還是只能告訴你最基本的事實:
那就是,奚夢瑤是第一個在維密上摔倒的人。
除此以外,沒了。
我舉這個例子,是和我這段時間的思考有關,也和我今天的分享有關。
我們每天其實都在接收著“奚夢瑤摔倒”這種內容和信息,但是你去點開仔細看,你會發現內容千篇一律,你接收到最有用的信息,在你看第一個的時候就知道了。
從去年開始,關于“內容的黃金時代”的說法就一直被提及,付費閱讀、內容創業等等與之相關的名詞都可以讓人虎軀一震,但我們需要回頭審視一個事實,那就是——
這也是被千篇一律的垃圾內容充斥的時代,而優質的內容則越來越少。
這個事實落實到運營的實處,是對內容運營們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我們不能每天生產垃圾內容,而是要學會生產優質內容。
關于這些,我將在下面的段落里,逐一說明。
9 月 11 日,張五毛在自己的公眾號‘張先生說’上撰文《致馬化騰先生一封信:我想給你發紅包》,在文章中他梳理了自己的爆紅之路——
6 月 16 日,我的第二篇文章《如果你得人生很失敗,請到山東來》,成為第一個 10 萬+,此時我的粉絲數只有5000;
7 月 23 號,我寫了《北京,有 2000 萬人假裝在生活》,不到 24 小時,閱讀量超過 700 萬,在這之前,我的粉絲數不到 3 萬;
8 月 20 號,第二篇爆款文《我那些從不買單的公務員同學》在兩天之內,流量達到 800 萬+。
從這些數據里我們看到的是一條內容運營的黃金路:張五毛沒做廣點通,沒做活動營銷,他用三篇文章,漲了幾十萬粉絲,獲得幾百萬流量。
而與此同時,很多運營人還在苦苦掙扎著,希望通過活動、營銷等等形式來獲取粉絲和流量。
實際上,和張先生說一樣靠內容爆紅的媒體不在少數。我們可以很輕松得去下一個結論:優質內容是一個平臺的養分與水源,它不斷根植和壯大著流量池。這個結論不需要質疑,因為除了我以外,很多大佬都堅定地認為現在確實是內容的黃金年代。
但同樣得,伴隨著內容黃金年代的深入人心,是被大家忽視的一個事實。目前,也同樣算是垃圾內容充斥的時代。
不談其他自媒體平臺,僅僅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前幾天,微信公眾號發布數據稱目前越活越的數據賬號為 350 萬左右,按一個賬號每天推送一篇文章為例的話,一天就有 350 萬篇文章被生產,這還不包括其他媒體平臺。一天實際被生產出來的內容無法估量。
可是,你能說說你最近一星期內讀到不錯的一篇文章是什么?它的標題是什么?講的內容是什么?主旨是什么?作者是誰?
我們以最近動搖全國的熱點江歌案為例,我在百度和搜狗微信輸入關鍵詞江歌案,百度顯示搜索結果約 43 萬,搜狗微信顯示出 1 萬 6 左右,而這些數據僅僅是用一個關鍵詞搜索出來的。
(百度搜索結果)
(搜過微信搜索結果)
當然,在江歌案中,自然是有突出重圍的新媒體平臺或者是媒體人,但是數量少之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是在被差不多的文章刷屏著。
你不可否認,這是內容的黃金時代,因為一篇文章就可以有百萬流量。這也是內容的垃圾時代,因為每天都接收千篇一律的文章。